文化中国行|非遗焕新力——彩色铺陈 染绘自然
2024-09-15 17:16:00 来源:新华社

“80后”王丹凤自幼喜爱传统文化,她在偶然间接触到传统手工印染技艺,其色泽柔和、变化万千的特点令她着迷。通过多年拜师学艺,用心琢磨,她将洛阳栾川地区丰富的亦药亦染的植物作为原料,通过浸泡、捆扎、染色、洗净、晾干等步骤,将大自然的颜色“搬运”到织物上,赋予染品一种独特的自然美感和色泽变化。

作为栾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粗布印染技艺传承人,王丹凤不仅在用料中创新,还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非遗与教育、旅游等多领域的融合。通过非遗课堂的开设,让更多孩子体验印染技艺的独特魅力;将手工印染的产品投入民宿的装饰与布草使用中,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

王丹凤在采摘用于粗布印染的竹叶(9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王丹凤在位于洛阳栾川的一家染文化民宿内整理粗布印染的装饰画(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王丹凤在位于洛阳栾川的非遗研学基地内进行粗布印染(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王丹凤在位于洛阳栾川的非遗研学基地内准备植物染料(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王丹凤在位于洛阳栾川的非遗研学基地内将染好的布料进行晾晒(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王丹凤在位于洛阳栾川的非遗研学基地内将染好的布料进行晾晒(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王丹凤在位于洛阳栾川的非遗研学基地内准备植物染料(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王丹凤在位于洛阳栾川的一家染文化民宿内整理布染花朵(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王丹凤在位于洛阳栾川的一家染文化民宿内整理布染花朵(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王丹凤在整理植物染材(9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王丹凤在查看粗布印染成品(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王丹凤在位于洛阳栾川的一家染文化民宿内整理粗布印染床品(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王丹凤在位于洛阳栾川的非遗研学基地内向小学生介绍粗布印染技艺(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王丹凤制作的粗布印染冰箱贴(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王丹凤(左)在位于洛阳栾川的非遗研学基地内带领徒弟整理用于粗布印染的竹叶(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