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 光影成都
2024-09-20 22:12:00 来源:红星新闻网

【开栏语】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在这75年的岁月里,成都的城市外观风貌、产业商业经济、人民衣食住行……同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都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蜕变,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光影。成都的故事是一段段光影的交织,是一幅幅照片的记录。红星新闻网即日起推出《城市记忆光影成都——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栏目,用镜头捕捉历史的脉搏,用光影讲述时代的传奇。通过摄影师的镜头,我们得以跨越75载的悠悠岁月,细细品味与见证成都这座城市的非凡变迁。

府南河“一号工程”

锦江,锦江府河段和锦江南河段的合称,是成都人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它环抱成都这座城市穿城而过,是古代成都通往中国沿海的黄金水道。

20世纪70年代,成都市人口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用水需求激增,府南河水质变差、污染严重。1985年,成都龙江路小学少先队员给市长写信,发出了整治府南河的第一声呼唤。经过几年准备,1992年,综合整治府南河提上了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程,决定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对府南河中心段实施综合整治,命名为“一号工程”。

1993年,府南河整治工程正式启动。

这项成都市当年的“一号工程”建成24个新区,拆迁3万多户,让居住在河两岸的10万居民搬进了新居。

到1997年,府南河中心段综合整治完成,历时5年,耗资27亿元。1998年,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得当年度“联合国人居奖”。

今日的府南河,碧波荡漾、水清岸绿,正如李白那句“濯锦清江万里流”。

(照片由周孟棋授权红星新闻发布)

天府立交 一桥飞架南北

1958年,成都决定重修人民南路(时称人民路南段)。

1999年,为了人民南路继续南延,一桥飞架南北,成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天府立交桥开建,2001年竣工。其中,2号墩主塔高度为78.3米,位于成都火车南站站台上,呈A字形,古蜀金沙“太阳神鸟”放大而成的装饰件安于其顶端。

自此,人民路向南进入天府大道时代。

“天下第一会”

1987年,被称为“天下第一会”的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首次在成都举办。

1994年,全国糖酒会在成都首次突破100亿成交额,全国糖酒会进入百亿时代。2010年,全国糖酒会组委会宣布,全国春季糖酒会永久落户成都。

今年3月,第110届全国糖酒会首次明确提出“春糖节”,由馆及城、由展到节,将3天的展期拓展为17天全城联动的盛会。

(照片由张西南、周勇良、李豫龙、迟阿娟授权红星新闻发布)

从“未来”到现在

成都的第一座四方向全互通人行天桥,是位于骡马市的“未来号”天桥,1987年由50多万成都青少年和市民捐资修建而成。2003年,”未来号“被拆除。

2005年国庆前后,总府路过街人行天桥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面前,是当时成都最长的过街天桥。

如今,“成都的桥”频频“出圈”,成为打卡地标。一桥一景,展现成都之美。今年5月,成都交子人行桥正式开通,横跨锦江和科华南路,诗人杜甫笔下“圆荷浮小叶”的成都之景在此完美再现。

(照片由朱建国授权红星新闻发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