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这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然而,这段看似困顿的岁月,却成为他创作生涯和人生境界的巅峰。
在黄州的四年里,苏轼不仅以文会友,更以旷达之心将逆境化为创作的源泉,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赤壁赋》《定风波》等不朽名篇。
黄州,这座因贬谪而与苏轼结缘的小城,见证了他从痛苦中觉醒的全过程。在这里,苏轼以笔为剑,将个人的悲愤化作对自然与生命的深情咏叹。
这次的东坡圣地黄州游学,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李阳泉,带领“苏迷”追寻苏轼在黄州的足迹,走进他重获自由的心灵世界。
10月23日,游学队伍走进东坡赤壁,在庄严肃穆的东坡像前,大家献上鲜花祭拜,吟诵经典作品。导游领学,步入二赋堂赏析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坡仙亭内欣赏苏轼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满庭芳·归去来兮》等作品。行走于栖霞楼、睡仙亭、放龟亭等亭台楼阁之间,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在这里,竹林疏影,波光粼粼,仿佛可以听见苏轼在《赤壁赋》中吟咏的音韵。
大家流连苏轼创作之处,品读他在逆境中孕育出的诗词佳作,感悟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打卡苏轼在黄州的遗迹,细细品味他在逆境中豁达从容的心境。
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与千古第一风雅名士苏东坡的神交之旅。
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场最近距离品读人生智慧、增长学识的历程。
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充满诗意、充满爱的研学课堂。
东坡赤壁:苏轼曾在此“三咏”,留下千古传唱的“两赋一词”。赤壁最高处的“栖霞楼”是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有“江淮绝胜”之誉。
安国禅寺: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苏轼在黄州期间,常来于此听晨钟暮鼓,参禅打坐。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安国寺记》、《安国寺浴》等诗文 。
东坡雪堂:苏轼建草房五间于东坡之上,名为“雪堂”。他写道:“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快哉亭:东坡曾在此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黄州,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因北宋大文豪苏轼而声名远扬。
当年,苏轼因贬谪来到黄州,逆境中,他用乐观与智慧书写了《赤壁赋》《定风波》等不朽篇章。而如今的黄州,早已成为文人墨客的灵感圣地。
无论是登临赤壁,俯瞰湖光山色,还是在苏东坡纪念馆中感受他豁达的心境,这座城市等待着我们一同探索那份只属于东坡的诗意人生!
黄州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苏轼豁达精神的象征。
雪堂|苏轼的隐居诗意
在黄州的岁月里,苏轼不仅在赤壁留下千古名篇,还在这片山水之间修筑了自己的归隐之所——雪堂。
雪堂坐落于山水环抱的静谧处,得名于他在此处写下的诗句“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何人问雪堂”。
这座简朴的草堂是苏轼面对逆境时心灵的栖息地,也是他与天地自然对话的安宁空间。
在雪堂,苏轼摆脱了贬谪的压抑,重拾了内心的豁达与从容,他在这里饮酒赋诗,和友人对谈风月,透过每一片雪花和每一缕江风,感悟人生的本真与自由。
快哉亭|豁达之境的高处
若说雪堂是苏轼心灵的隐居地,那快哉亭便是他豁达情怀的象征。
亭子依山而建,俯瞰浩瀚的长江,站在亭上,江水奔涌,天地开阔,难怪苏轼曾在此发出“此乐何极,快哉快哉”的感叹!
快哉亭是苏轼在黄州的心灵高地,面对万里江山,他的胸襟也在此无限开阔,忧愁散去,留下的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亭名即源自他这份豁然开朗的心境——快哉,快哉!我们登临此处,仿佛都能感受到苏轼当年畅快的豪情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