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风物 | 麒麟芋艿
2024-11-02 12:20:00 来源:江海晚报


麒麟镇乡下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我对芋艿的记忆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为弥补口粮不足,乡亲们都在自留地上种芋艿。当时有香沙芋和黄荷芋两个品种。香沙芋香酥柔绵,沙而不腻,但生长期长,产量不高。黄荷芋生长期短,产量高,但口感比香沙芋差很多。为了填饱肚皮,那时很多人家都种黄荷芋。我家在周家宅西泯沟沿也种了几畦芋艿,其中有一畦是香沙芋。有一年腊八节,母亲煮了一锅芋艿青菜米粥,切成薄片的香沙芋和着煎过霜的青菜梗丝,米并不多,煮得烂烂的,滴几滴猪油,再撒点盐花,一搅和,那又香又黏的滋味,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美味佳肴。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参军入伍,部队驻守在东海前哨的一座小山头上。战备训练间隙,连队号召养猪种菜,改善官兵生活。各个班各显神通,有的种青菜、萝卜,有的种黄瓜、茄子。一班班长是四川人,爱吃辣的他,利用探家机会带来川味椒种子,长出来的红尖椒辣得带劲。我见连队阵地上有个天然大水塘,便萌生了种植家乡芋艿的念头。于是,我连夜挥笔疾书,把连队大搞农副业生产的情况向故乡的妈妈深情倾诉,并透露了试种家乡芋艿的想法。


芋艿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200年,我国已经进行了芋艿的人工栽培。而公元560年,《齐民要术》中记载我国当时已有15个芋艿的品种。唐人王维在《游感化寺》中咏道“香饭青菰米,嘉蔬绿芋羹”,说的就是用芋艿制作的一道名菜。海门积沙成陆已逾千年,柔松的沙土非常适合芋艿生长,从而使芋艿成了世代海门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收到儿子的军营传书,妈妈非常支持,并很快通过邮局,给我寄来了三四十个香沙芋艿种。我当时任一连四班副班长,负责班里农副业生产这档子事,按照妈妈的指点,清明节前后便和几个战友按老家的种植模式,开沟砌垅。司务长听说四班种植稀有品种蔬菜,还特地让喂猪的战友拉来一板车猪粪。芋艿有了充足的基肥,加上山头上的地是刚开垦的,种下去的芋艿很快就冒出了尖尖角。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围着芋艿地转。


芋艿喜潮湿,我隔三差五地用塘水浇灌。一个多月后,芋艿长得有板凳高了,圆圆的叶片似小伞般撑开,在阳光下闪着绿光。小山头上有很多块菜地,但芋艿却是唯一的。不仅我们连的,其他连的也跑来参观,这个问芋艿开不开花,那个问果实有多大。炊事班的甚至跑来问什么时间能挖了吃。这个时候,我似乎成了“专家”,尽我所能地给予解答。至于收获期嘛,我卖了个关子,说等中秋节吃完月饼再告诉他们。就这样,在大伙关注的目光中,芋艿不断拔节,暗红色的茎秆越长越粗,脸盆大的叶子顶到半人多高,在山风的吹拂下,上下翻飞,绿波浩荡。有战友甚至专门跑来以芋艿为背景拍照留影。


头一年种植芋艿就获得大丰收,三十多棵芋艿收了一百多斤。年底,我们班被连队评为蔬菜种植先进班,每人得了一个印了大红奖字的搪瓷茶缸,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连队餐桌上第一次有了芋艿这道美味佳肴,无论红烧、蒸煮还是煲汤,大家都说好吃。来自广东的炊事班班长厨艺好,还用香沙芋艿加猪油白糖,做成喷香可口的芋艿羹。这道菜有点特殊,滚烫的芋泥因上面有猪油遮盖,热气全无,用勺子舀食时要稍稍等候,否则会烫嘴。菜刚上桌,就听到有人喊叫烫死了,老班长哈哈大笑,还绘声绘色地给大伙讲述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与谈判的洋人同桌就餐时,因不习惯西餐遭到戏弄,为反击傲慢的洋人,他用这道菜,把吃惯了西餐的洋鬼子烫得哇哇乱叫,出尽洋相。


初战告捷,第二年连队扩大了种植面积,几个班围着水塘各辟一块地,学着我的种植模式,铆着劲比试谁种的芋艿长得好。当然,芋艿的种植和培育还是讲究点方法的。比如种植前先要开沟,堆土成垅,以便浇水灌溉。活棵后要在根部摆足基肥。等到根部冒出许多新芽时,便要把垅上的泥土壅到长高了的芋艿根部,从而使原先高出地面的垅,成为浇灌芋艿的沟,且每次灌水都要灌足灌透。三班副班长对我的芋艿培植方法很不以为然,他另辟捷径,种植时不开垅,直接种在平地上,秆子长高了也不壅土,尽管浇水施肥没少干,结果产量不及我们班一半。吃了亏的他不仅丢了农副业生产先进,还被司务长臭骂一顿。


导弹营在山头上种芋艿改善伙食的事不知怎么传到了上级机关,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慕名到连队蹲点,吃了红烧香沙芋后赞不绝口,特意把我喊去连部,询问这是什么地方的品种。将军的语气是和蔼的,但当时连团长也没见过的我似乎有点紧张,竟脱口而出,我老家海门麒麟的芋艿种。于是,麒麟芋艿的名头不胫而走。


一年后,我提干为导弹技师,不久被调到了团部,再后来又被调入南京军区空军机关。得知当年夸奖麒麟芋艿好的将军已经退休,还听说他多次在后勤农副业生产会上提到“麒麟芋艿”的轶事,我便拎了十多斤芋艿去看望他。鬓发斑白的老将军高兴得像小孩似的,连连说,麒麟芋艿好棒好棒!



文:陈汉忠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