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六安|皋陶与六
2024-11-05 22:12:00 来源:六安新周报


有关“六”的记载

“六”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殷墟甲骨中有“六”向商王朝进贡龟(或龟甲)以及向殷王进献女子以管理和祭祀卜骨的刻辞。商代时“六”是商王朝在江淮之间重要方国之一。

《帝王世纪》:“皋陶卒,葬之于六。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

《钦定四科全书》:“繇(即皋陶),封之于皋,卒崩于皋。”故六安古称皋城。

皋陶与獬豸

獬豸,传说是皋陶用来决狱的神兽,在文献中的形象有较大差异,有羊形、牛形、鹿形等,汉代后獬豸的形象不断演变,明清时期獬豸的形象与麒麟、辟邪等神兽合体。据说它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豸就会顶触,无罪则否。《异物志》中关于獬豸的描述就是:“见人斗,即以角触不直者,闻人争,即以口咬不正者。”据说这种办法还很有效。

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皋陶与獬豸的结合和神化,成为法律与公平正义的象征。其中,“法”古体字写作“灋”,“灋”中“廌”即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皋陶后裔姓氏的发展

皋陶被尊为六安国、蓼国和偃国始祖,其后裔得到逐步壮大和发展。目前,据有关专家学者研究考证,皋陶及后裔姓氏已衍生发展到三十六姓,包括皋、李、徐、赵、伯、益、嬴、秦、江、黄、马、舒、费、廉、阮、骆、裴、甄、谷、利、英、莒、梁、廖、萧、蓝、华、仰、逯、宁、池、谭、饶、葛、缪、钟(离)等。如李姓,据说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加上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很多皋陶后裔都以自己的姓氏始祖为皋陶而感到荣幸。唐玄宗李隆基就以李姓始祖是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皋陶为“大唐德明皇帝”。

与皋陶有关的历史遗迹

《水经注·沘水》:淠水又西北迳马亭城西,又西北迳六安县故城西,且故皋陶国也。夏禹封其少子,奉其祀,今县都陂中有大冢,民传曰公琴者,即皋陶冢也,楚人谓冢为公琴矣。

皋陶墓

皋陶祠

《括地志》:故六城在寿寿州安丰县南百三十二里。本六国,偃姓,皋陶之后所封也。


西古城遗址

东城都遗址

来源:文博六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