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乡村好音乐,让群众文化“潮”起来
2024-11-21 16:39:00 来源:极目新闻

土家族器乐、新疆歌舞、沙洋本土乐队的流行歌曲……11月15日到16日,第三届湖北乡村音乐“潮”人大赛和闭幕式暨“沙洋之夜”文艺演出成功举办,吸引线上线下约300万人观看,在美丽的江汉平原掀起一股“乡村音乐风”。“文艺+乡村”能带来什么?如何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乡村音乐“潮”正在以实际行动奏响湖北乡村文化“最强音”。

乡村音乐“潮”“潮”在群众能参与、爱参与。音乐“潮”立足向下扎根,让群众当主角,把散落在民间的好声音搬上舞台,可谓“乡味”十足。乡村音乐“潮”人大赛海选时不设门槛,现场打分,奖励多为“土特产”和文艺作品,吸引众多业余歌手和乐队“想唱就唱”,报名参与,沙洋的音乐“发烧友”,通山船埠村的乡村艺术团,十堰特殊教育学校的盲人孩子们均上台一展歌喉。闭幕式上,《山路十八弯》《怒放的生命》《苹果香》等歌曲老百姓都能哼上几句,缩小了舞台与群众的距离感。为了方便群众现场观看比赛和演出,沙洋县政府还专门开通3条“音乐专线”,12台公交车“招手即停”,免费乘坐,在“家门口”和舞台间循环接送,串联起了文化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县义工联合会的志愿者们也自发帮助布置舞台,引导观众,可谓温情满满,诚意十足。

乡村音乐“潮”“潮”在文化多样化、有创新。文化活动,保持“新鲜感”,总有“大不同”才能吸引群众关注。乡村音乐“潮”现场,不同方言的歌手们自信从容,方言背后的“非遗”文化绽放光彩。土家族器乐合奏《山寨迎宾》是融合了舞蹈、音乐的传统礼节,举手投足间将弦歌不辍的非遗文化展现在老百姓身边。通山山歌集文学与音乐于一体,记载着多个历史人物和民间故事,是反映鄂南民间生活的“万花筒”,节目《通山小调联唱》是村民们从万千“古本”中采撷,又自编自导的山歌,生动鲜活。宜昌民歌《敲起锣鼓劲逮逮》音乐元素取自秭归高腔,以非遗“活化石”杨柳琴鼓为表演乐器,“劲逮逮”一词,也是方言“精神抖擞,干劲十足”之意。藏族民歌《高原的梦》从讲述100头牦牛的故事开始,描写牧民家庭的变化,从《星光大道》舞台走来的更却才仁一展青藏高原的天籁之音。传统唱腔与流行音乐的搭配,消除了听众与艺术间的壁垒,在保留乡村音乐原汁原味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劲逮逮”地加入到音乐“潮”中来。

乡村音乐“潮”“潮”在内生动力足、可持续。人民是音乐创作的源头活水,广袤美丽的乡村,从来不缺少音乐“牛人”和“大咖”,他们需要更多舞台主动展示自己,带动乡邻。从大冶到赤壁,再到沙洋,乡村音乐“潮”践行文化阵地上下共建,文化成果群众共享理念,不断聚人气、汇民意,三届活动直接参赛、参演歌手超过2000人,承办地立足县级融媒体传播,吸引左邻右舍拍摄转发“家门口”的活动,相关直播和报道全网浏览量突破1100万人次,“村村有歌”原创歌曲评选、精品旅游路线发布、农产品推介、田野马拉松、油菜花季等文农旅、文农体融合活动不断上新。第三届乡村音乐“潮”闭幕式现场,英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童壁接过象征乡村音乐“潮”活动的旗帜,第四届活动已正式启动。在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接续奋斗下,乡村音乐“潮”正拾光前行,用文艺的力量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注入“一池春水”。

(作者单位:湖北省文联)

(通讯员陶进供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