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子清散文|我的山河袈裟
2024-12-11 11:43:00 来源:极目新闻

闲来无事,我重新读了《山河袈裟》。作者李修文是我非常喜欢的湖北作家,凭这本《山河袈裟》获得鲁奖。虽然我与修文老师未曾谋面逢面,但当时高三的我,从文本里已然感受他思想清明、为人耿直,是一个心怀大义之人。

身心疲惫之时,我再次想起这本书,从行李箱找到它,书中一群执拗却有生命温度的小人物突然来到我面前,他们面对艰难困苦,面对未曾遇见过的遭际,彰显了他们高贵的尊严之美,这些尊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精神陪伴我,让我从一个温室少年蜕变成一个顽强有责任有担当有上进心的男子汉。

时隔一年后,我再次细读了《山河袈裟》,它仍然能打破我身体的局限,与我的精神共频。我爱它不拘一格的形式和动人心魄的精神内力,催动我以调解心灵的方式来读它,但这次重读,在这本书中我又读出不一样的东西。

《山河袈裟》篇目,开篇情节携带小说的伏笔与布局,语言细致入微,不着刻意修饰,哲思及内容能量极大,稍不留神,你读到命运多舛,文本细节衔接之处,语言转述与作者心灵颠簸的情感变化让我无法理解,所以我读得特别专注,读得触目惊心,读得我就要成为作品中的“我”,那股力量犹如大风席卷了我。

作者善于描述所有人的命运,他也同样善于描述他们对命运的反抗,或温柔或激烈,或清醒或愚昧,或悲剧或压迫,或孤独或反抗,或垂死或前行,而他自己无论是身处其中还是置身事外,他都能把读者带入这传奇而又平淡的世界,让你尝遍人生的各种艰难苦辛,阻碍生命又释放生命朝前行走的内在矛盾和冲突。他总能以强大的艺术手法来让你信服,他奇妙怪诞的经历让你信服这真实且被细腻刻画出的情感。文章抓住你的,不仅仅是作者鲜明的个性与个性鲜明独立的人格,释放人性价值的取舍与压制,还是这山河间的游历,人世间的苦乐,情感的悲喜,无边界感的共鸣,是袈裟的厚重与象征的寓意,又或是书和你都拥有的深邃思想的召唤,像符咒召唤宇宙,像求生欲召唤生命本体。

大学校园生活,每天作息充实无比,忙忙碌碌地为专业学习和训练计划不负韶华,而每每读过《山河袈裟》的几则故事,便深觉思想饱受启发,感到一种莫名被命运推着走的快感。通读此书,你会发现作者喜爱“狂奔”,他的情感酝酿得那么充沛,那么有力量,每一股力量都像沉睡千年的泉眼突然爆发。他把略显荒诞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带动读者的情绪、情感,时而张扬,时而内敛,时而释然。书中也不乏一些金句。如对“等待”的描述,“在狂想的黑夜与沮丧的清晨之间,那些如坐针毡,还有思虑里纷杂不绝的顾此失彼,就叫作等待”;如“在贫困里,去认真地听窗子外的风声;在孤独中,干脆自己给自己造一座非要坐穿不可的牢房;这都叫着反抗”;“她的话像是冷兵器,从斜刺里奔出来,不由分说,挑落了众人身上的衣物”。

作者的描写跟表达能够轻松俘获你的情感,或是提心吊胆,或暴雨狂袭,或沉静夜思,或是风谲云诡,或在一层一层的小故事里,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是《羞于说话之时》谈及的害羞二字;是《火烧海棠树》里一个人的执念和寄托;是《看苹果的下午》里一个小人物挣扎中显现出的生活真相;是《紫灯记》里在异国他乡的真情实意却不了了之,扼腕叹息……

《山河袈裟》堪为一部散文范本,单就文本的题目,很有意思。《枪挑紫金冠》开门见山又勾起兴趣;《郎对花,姐对花》以一段黄梅小调作题更是引人入胜;《未亡人》理趣不凡,含义颇深;《义结金兰记》动物和人的情义跳出文本,画面感极强,义父、宋江宋公明的称谓更是掠夺看点;《火烧海棠树》以一棵海棠树作为铺垫,一波三折地展现人物多舛的命运,与人性执念隐秘关联。《苦水菩萨》山岗开头,结缘人生境遇与菩萨身份审视与互换,结出生死论的果实;《扫墓春秋》吐露江山与公墓,客串疯婆子祖母和我之间的精神反叛……

作家的创造力与精神力是无穷大的,他用这本散文集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不应让生活一点一点地窃走。山河是我们的山河,是我们的万里江山,袈裟则是无数人的智慧,与塔顶的光芒。披挂身上,是万籁俱静;披在身上,是千钧一发。

正如文本末尾:“它重重坐下,大口喘息,暂时闭了眼睛,一似老僧禅定,一似山河入梦,一似世间所有的美德上都载满了桃花。”

每当拿起这本书,内心忽觉万马奔腾,又觉释然如初。它从情感从精神跋涉出众生悲悯,让读者感受到人物挣扎于命运的坚韧、自尊与预见性,让人们对生活淡定从容,自我修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不管是文学功底层面,还是人生哲理与醒悟,《山河袈裟》都是值得青年人深度品读的一部佳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