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雷溪河的清晨,是清瘦宁静的。
漫步雷溪河畔,各种树木叶子纷纷脱落,银杏叶掉光了,枫树红得萧瑟,雪白的木籽挂在光秃秃的枝丫上,美得苍凉清静。柳叶黄了,没有了春天的嫩绿和夏天的繁茂,但那细细的枝条却依然垂向河畔,像是在向雷溪河诉说着它们的坚韧与不屈,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与希望。
雷溪河清晨的宁静,属于那些匆匆的早行人和晨练者。熟悉的,不熟悉的,相遇在此,彼此会心一笑,温暖一整天。
凤仙水梅成了冬日雷溪河心尖上的一点红,红妆清雅,幽香沁心。红叶石楠的叶子在冬天依然保持着鲜艳的红色,在寒风中轻轻地摇曳,为冬日的雷溪河增添了一抹炽热的色彩。
太阳照在雷溪河畔,一切都是暖洋洋的,热闹闹的。廊桥之上,人群熙熙攘攘,大爷大妈们在闲聊着他们的“幸福经”,孩子们在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在廊桥上回荡。音乐不知什么时候响起来了,跳广场舞的阿姨们纷纷加入热闹之中。
冬日暖阳下,雷溪河畔的另一个角落,一群心无旁骛的垂钓者成了另一道风景。一副钓具,一根钓竿,一份悠然,他们与时光悄然邂逅,与宁静美好相拥,钓的是一份心情,钓的是一种体会,钓的是人生至味。
雷溪河冬日最美的画卷是雪后。雪后的雷溪河畔,是一幅静谧祥和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冬日的怀抱中。雷溪河,这条滋养了艾都人民的护城河,在雪的装扮下,显得温婉而神秘。河面不再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出四周银装素裹的景象。河畔的树木也被雪装点得如诗如画,雪花堆积在枝头,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雪绒花,它们或轻盈飘逸,或厚重沉稳,为冬日的雷溪河畔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我喜欢行走在这样的景色中,喜欢听脚下的雪地发出“吱吱”的声响,这是冬日特有的旋律,清脆而悦耳。伫立河畔“英杰代兴”浮雕前,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踏入了一场与圣人贤人的深刻对话中。“沉意诗书苑,游心翰墨场”,我沉浸在宋代文学巨擘吴淑所描述的诗书和翰墨世界中,享受着文学和艺术的乐趣。“天下清绝,顾问顾阙”,做人清廉如此,一身正气,不言自威。“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明代医圣李时珍用深刻的医学哲理告诉我们人生智慧,李时珍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记诵渊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赡,亦为一时之霸才”,学识才华出众的清代文学家顾景星用优美、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了《野菜赞》,如今,这些野菜成了艾都人餐桌上绿色美食,备受青睐。“治学如行云,生活亦如流水”“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大师用行云和流水的比喻告诉我们治学要严谨,生活要随性。“到处都有生活”,近代文艺理论家胡风明言:“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
哲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跟最好的人,最美的事物,最芬芳的灵魂倾心相见,唯有如此才不负生命一场。”
每一次散步在冬日雷溪河畔,我都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平和。
(肖满霞,黄冈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