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颁奖礼上,武汉作家李修文、张执浩这样说
2018-09-21 08:41:00 来源: 新华社

20日晚,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武汉作家李修文、张执浩与其他32位作家、诗人、文学理论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捧走大奖。

据了解,本届鲁奖获奖作家,既有冯骥才这样久负盛名的前辈作家,也出现了弋舟、石一枫、李修文、李娟、马金莲这样的“70后”“80后”青年作家;既有阿来这样成就显著的“熟面孔”,也出现了如尹学芸这样来自基层、新近涌现的优秀写作者。

  

  李修文(左一)上台领奖

许多获奖作家都在发言中致敬鲁迅先生,“我曾经无数次想起了鲁迅先生说过的那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句话像剑悬在头顶,像灯笼提在手中。”李修文说,创作《山河袈裟》的过程中,他对那些尘世里的遭逢充满了感激,对那些在遭逢里重新挑拣、重新验证的字词充满了感激——尘沙和雪山,情义和恩典,一意孤行和蓬头垢面——这些字词和它们站立的地方不再单单是想象之物,“我想,我的确是用自己的身体踏足过了它们、丈量过了它们,它们令我的身体长出了崭新的筋骨,由此得以重新做人。”

  

  张执浩(右二)领奖

鲁迅文学奖是体现国家荣誉的重要文学奖之一,旨在奖励优秀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奖励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据悉,《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集》(六卷)已由评奖办公室编辑完成,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即将上市。

以下为《山河袈裟》《高原上的野花》的授奖辞及作者获奖感言:

  

  《山河袈裟》

授奖辞:在《山河袈裟》中,李修文和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在一起,写出他们的跋涉、困顿、高华与庄严,发现人民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的写作,满怀感动与赞美,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的伦理、美学和情感意义。

  

  李修文

获奖感言:许多时候,一本书的写作就像一段漫长的行旅,关于《山河袈裟》的行旅已经戛然而止,但是,新的终点,一如这世上新的劳苦,已经影影绰绰在前方显现了出来,“要改变我们的语言,首先改变我们的生活”,我相信,在最大程度将自己从一个“文人”还原为一个“人”之后,另有一些字词,另外一场命运,已经有如群山般矗立在了人世劳苦与劳苦之甜中,它们在等待着我的匍匐和靠近。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决心继续安居于困顿之中,这困顿并非纯粹的哭声,而是莽荡河山里举目皆是的、每一个人都无法摆脱的左右为难;继续做一个拾荒人,低下身躯,将锄头伸进土地,伸进泥泞,伸进人迹罕至之处,直到最终找到那些金光闪闪的东西;继续作为一株草芥存立于世,惟其如此,你才真正知道一株草芥的体面和尊严究竟生长在哪里,一个微小的个人究竟如何才能成为他自己,而不仅仅是众生的一员。是的,一如既往,那闪电一般的句子,应该像剑悬在头顶,像灯笼提在手中:“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高原上的野花》

授奖辞:张执浩的诗歌写作遵袭着中国诗歌有感而发的古老传统,在日常性中探寻人性乃至神性。他的《高原上的野花》,写作的姿态和向度诚恳、肃穆、别开生面,风格朴素、清洁、自然而然。

  

  张执浩

获奖感言:一个诗歌写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对自己的音色、音域具有把握能力的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觉,他才不会人云亦云,才有望在嘈杂的人间发出属于自我的独特的声腔。而所谓的辨识度,首先就源于写作者的这种自我认知度。于我而言,几乎每一首相对成功的诗作,都是反复训练的结果,只有在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语调之后,我的写作才能继续下去。

在我看来,一首好诗应该发出召唤之音。这声音也许高亢,也许低沉,也许清丽或者沙哑,但它必须能够释放人之为人的天性,以及我们在人世间反复挣扎的活力、渴望和热情。因此,我一直力图把自己写作的着力点,放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人与物身上,在一次次聚焦他们的过程中,获得最贴近我们生活真相的现世图景。如果我真的能够像西班牙诗人阿莱克桑德雷一样“内心怀着团结人类的渴求”,那么,我就觉得我至少不再是一个孤单的个体,而是一个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坦然呈现给这个世界的人,而我发出的声音也将源自一具真实的血肉之躯,真诚、勇敢,带着我天然的胎记,迎来明心见性的那一天。

第七届(2014-2017)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以发表或出版时间先后为序)

■中篇小说奖

《世间已无陈金芳》石一枫

《蘑菇圈》阿来

《李海叔叔》尹学芸

《封锁》小白

《傩面》肖江虹

■短篇小说奖

《父亲的后视镜》黄咏梅

《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马金莲

《俗世奇人》(足本)冯骥才

《出警》弋舟

《七层宝塔》朱辉

■报告文学奖

《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李春雷

《西长城》丰收

《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许晨

《大森林》徐刚

《乡村国是》纪红建

■诗歌奖

《去人间》汤养宗

《落日与朝霞》杜涯

《沙漏》胡弦

《九章》陈先发

《高原上的野花》张执浩

■散文杂文奖

《山河袈裟》李修文

《北京:城与年》宁肯

《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流水似的走马》鲍尔吉·原野

《时间的压力》夏立君

■文学理论评论奖

《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黄发有

《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陈思和

《必须保卫历史》刘大先

《重读汪曾祺兼论当代文学相关问题》王尧

《文坛新观察》白烨

■文学翻译奖

《火的记忆I:创世纪》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乌拉圭) 西译汉 路燕萍

《潜》克里斯托夫·奥诺-迪-比奥(法国) 法译汉 余中先

《贺拉斯诗全集》贺拉斯(古罗马) 古拉丁译汉 李永毅

《疯狂的罗兰》卢多维科·阿里奥斯托(意大利) 意译汉 王 军

武汉作家李修文、张执浩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李修文获“鲁奖”: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在一起

“鲁奖”得主张执浩:获奖是对我坚持的诗歌美学的肯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