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回忆李德威:对学习有瘾,从小立志当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
2018-09-22 21:15: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2日讯(记者陈奇雄) 对于儿子李德威,余定玉给出的评价是“他是一个大孝子”。但她对儿子也有“抱怨”。她说,“德威怕我担心他,为宽我的心,总是报喜不报忧。他老是告诉我,他过得很好,活得不累。现在想想,这是他在善意地哄骗我。”


  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李德威教授的老家采访他81岁的母亲。记者金振强 摄
  家中老大乐观开朗
  会用“巧思”化解生活困苦
  “儿子德威的小学是在李家冲上的,初中与高中则是在张家畈中学读的。因家里穷,人口多,儿子李德威从小学到大学时,一直过得很苦,学得很苦,但他很乐观开朗,从不叫苦,也不怕累。”余定玉回忆说。
  李德威是五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他还有两个弟弟与两个妹妹,即弟弟李志威与李小威,妹妹李辉环与李亚环。
  从小,李德威就是一个爱思考、爱动手的孩子。遇到生活上的困难,他不抱怨,而是自己动手,加上“巧思”化解困苦。
  上初中与高中时,李德威住校,需要从家里将米与干菜带到学校,交给学校食堂,让师傅们蒸熟后才能吃。李德威还得向学校缴纳做饭用的柴火。这些柴火,都是李德威利用放假时间,从附近山上捡来的。
  那时,李家冲村民还没用上电灯,照明就靠点柴油灯。每年暑假,李德威白天帮着家人做农活,晚上就在柴油灯下做作业。为防蚊子叮咬自己的头脸部与手,李德威就点燃用干稻草与干艾叶做的土蚊香驱蚊。李德威还将双腿浸在装满井水的木桶中,“他说这样做,既能降温,又能防蚊子咬到脚。”
  李德威买不起做作业用的草稿纸,看到父亲与村里大人们爱抽大公鸡牌香烟,他平时就特意将这些烟盒纸收集起来,放到书包里当草稿纸用。
  余定玉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当年为筹集给李德威上大学的学费,家里还请人担保找银行贷款20元钱。读大学本科四年,为省钱,李德威从没穿过棉袄棉裤。读大一那年的冬天,李德威是穿着两条单薄裤子度过的;读大二时,学校在了解到李德威的家庭情况后,将他列为扶助对象,送了一条“卫生裤”给他。也是从大二起,李德威每到冬天时,能穿上三条裤子,不用再在寒冷中硬扛。


  李德威教授81岁的母亲含泪回忆儿子李德威的点滴往事。记者金振强 摄
  对学习“有瘾”
  从小立志当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
  麻城是有名的将军县,当地人尚武成风。大多数当地男孩子小时候就爱聚到一起玩战争游戏,成人后则喜欢去当兵保家卫国。李德威的两个弟弟都选择了从军,退伍后回到家乡当公务员。
  李德威却与同村的男孩子不同。他尊重军人,尊敬精忠报国的军人,但却对当将军兴趣不大。从小,他就是黄冈乡贤——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粉丝。他一心一意,想当一名像李四光先生一样的科学家。
  在余定玉的记忆中,从小学到高中,李德威的成绩一直很好。在学习上,“我儿德威从不用老师与家长操心,他是那种爱学习、学得进,对学习有瘾的孩子。”
  1978年,李德威在当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如愿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他对父母说,“学地质学很好,既能学习深奥的理论,又有大把机会从事实践工作。”
  整个大学期间,李德威依然非常刻苦地学习。因为没有钱买资料书,李德威一到课余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看免费书。
  儿行千里母担忧
  最爱看与青藏高原有关的电视节目
  余定玉告诉记者,连着20多年来,李德威都是每年5月份天气开始热的时候,动身去青藏高原野外考察,直到10月份左右才回来。她因关心儿子,也爱上了看天气预报,爱上了看与青藏高原有关的新闻报道及电视节目。
  “要是他摔着了么办,要是他掉进河沟里么办,要是他被野兽咬伤了么办……”余定玉常怕儿子出事。但李德威总是回复她:“妈,您想得太多了,哪有那多危险啊?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有一次, 余定玉从报纸上得知,德威为了不绕道,冒险从一根铁索上溜过一道峡谷时遇上意外,挂在铁索中间,悬在几百米高空中摇摇晃晃的,进退两难,使出吃奶的劲,才爬着铁索过了峡谷。
  “看完这个报道后,我惊出一身冷汗,连忙打电话给他。”余定玉说,可他在电话里很平静,“妈,根本没报道中写的那么危险啊,我只是吊在铁索中间休息了一会,以便看看峡谷中的美丽景色。”
  一次,余定玉从女儿处得知,德威在青藏高原上考察时,被一只狗咬伤了,伤得不轻。她又忙打电话问儿子,李德威轻描淡写地说,只是被小狗“亲”了一下,破了点皮,不碍事。很久之后,余定玉才知道,儿子是被一只凶猛的大狗咬伤,还留有一个碗口大的伤疤。
  还有一年,余定玉听别人说,儿子带着学生们在西藏做地质调查时,因对一个数据存在疑虑,就一个人跑回科考现场核对,让学生们留在营地等他,结果一直到深夜都还没有回。余定玉又拨通儿子的电话,问是不是真有这件事,劝儿子今后少冒险。这次,李德威没有正面回答母亲,只是说,“学生们与老师的感情很深,学生们不可能让老师一个人深夜出去,即使我真要出去,学生们也一定会陪着我。”
  ”这么多年来,德威总是说自己在外面一切都好。吃得好、睡得香,还到处游览,很开心,也没遇到过什么危险。现在我才知道,我儿德威为了宽我的心,老是哄骗我。”余定玉说。


  李德威教授81岁的母亲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儿子发奋读书的感人故事。记者金振强 摄
  一位深明大义的老人
  在去麻城之前,长江日报记者联系上了李德威教授的弟弟李志威。李志威反复叮嘱记者说,“我妈年纪大,身体不好,希望你们记者不要去打扰她。白发人送黑发人,我怕我妈受不了。”
  到达李家冲村后,长江日报记者见到了该村村支书李涛文先生。“怕惊扰到余定玉老太太,我们不去采访老太太,只想找几位与李德威教授熟悉的村民了解一下情况。”
  李涛文一听,连忙对记者说,余定玉老太太是一位有文化、修养好、待人和善的老人,“她很坚强,知书识礼,深明大义,听说你们是从武汉赶过来的,她肯定会强忍悲痛接受你们采访,她绝不会做出失礼的事。走,我带你们去见她。”
  李涛文介绍,余定玉老太太是黄冈高中的毕业生,当过多年的小学教师,是村里老人中为数不多的、能识文断字的文化人。
  于是,记者一行就跟随着李涛文,来到了余定玉老太太的家。这是一栋前面有院子的砖瓦房。院子与房子地面干干净净的。院子中,摆放着一张青石桌子。
  李涛文先进去通报一声后,余定玉就在保姆陪同下,来到院子中间迎接我们。老太太头发花白,身材瘦小,脸上还带着泪痕。自9月16日从亲朋口中得知儿子去世的噩耗后,她难过得两天两夜滴水未进、粒米未吃。后在保姆、儿女及好心村民反复劝慰下,才重新开始进食。
  老太太见面就问:“你们是从武汉赶过来的吧,你们走了好长的路,累了吧,先坐下歇歇。感谢你们来看我。你们来一趟不容易。”老太太还与保姆一道,从屋内搬出几把凳子,让记者坐下说话。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中,余定玉多次起身进屋,将有关李德威的资料拿出来,供记者拍照查看。老太太说,这些资料,是她自己收集的。平时,她与儿子德威见面的次数并不多。她在想念儿子德威时,就翻翻这些资料。
  “对于我儿德威的好多事,我也记不太清。这些资料上记录的内容,应该比我说的要准确。”余定玉说。采访结束后,她执意将记者送到院子门前,还嘱咐说:“路不好走,你们要小心,要注意安全”。
  【编辑:刘思】
  (作者:陈奇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