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饭上班的集体记忆,一个铝饭盒“吃”出几十年同事情
2018-10-26 21: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6日讯(记者汪甦)“这种铝饭盒是我们那代人的记忆,现在年轻人很少会带饭上班了。”64岁的中国一冶机械厂制氧车间退休工人刘桂华参加长江日报“芳华物语·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集活动,拿出自己的“老饭碗”——一个铝制饭盒,讲述那些有关的历史记忆。


  刘桂华的铝制饭盒。记者汪甦 摄
  26日下午,在青山区青和居,长江日报记者见到了这个饭盒:长方型,盖上有“葵树牌特大号铝饭盒”字样,尚有油渍印记。“这是1977年元月份,我23岁参加工作时买的,一直陪我吃到退休。”刘桂华老人打开话匣子:当时工厂食堂离车间较远,车间共七八十个工人,人多路远就餐不便,她便和十来个工友商量中午带饭吃。
  “头天晚上炒好菜,装在菜盒中,抓一把生米放在盒中。第二天到了单位,先将饭盒搁在锅炉房,由专人码好,拿去蒸煮,到中午时就热气腾腾了。”大家用手垫着布迅速从屉中抽出,然后各找各的地方吃饭。若是夏天,为了防止带的菜变质,他们会将菜盒放进一个盛满冷水的大盆里冷藏。
  那时,工人们午餐时间短,只有中午11点半到12点半一个钟头,吃完了饭就得赶紧投入工作。带了肉菜的常常夹片肉扔进没肉菜的同事饭盒中,嘻嘻哈哈聊天,最后将暖水瓶中热水倒进饭盒里,冲汤饮入同时也算是刷碗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刘桂华向记者展示铝制饭盒。记者汪甦 摄
  “我们车间同事来自天南地北,我是哈尔滨的,喜欢做猪肉炖粉条,头天把酸菜、粉条,还有几块大肥肉往菜盒里一装,第二天放锅炉里一蒸就能吃了。还有同事是湖南的,喜欢带辣椒。再就是家庭条件好的,有时会烧个鱼,打开饭盒盖,整个车间都腥香扑鼻。”刘桂华开怀地回忆着过去,直到现在,她还和当年同事保持联系,“谁的孩子结婚了,谁又添孙子了,当年老同事的生活动态,我们都互相关注着。前几天,我还参加了同事儿子的婚礼,他小时候就常来我们车间吃午饭呢。”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条件日益增长了,从上班带饭到使用微波炉,到现在网上点餐,走到哪吃到哪。最不济的单位也有盒饭,两荤两素是标配,还有不少伙食好的单位,食堂的饭菜比家里吃得都还好,大锅饭小锅菜,选择颇多。
  “饭盒陪伴了我们这代人成长,为武钢一冶的建设添砖加瓦,也是历史的见证吧。”刘桂华感慨。
  “芳华物语•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集活动将持续进行,至11月15日12:00结束,有意者可提供老物件电子照片和300字简介,发送至电子邮箱3106034769@qq.com,或通过电子邮箱提供线索(邮件请备注“芳华物语”,并注明收藏者姓名、住址、电话等)。咨询电话:82812945(工作日8:30-12:00,14:30-17:30)。
  【编辑:叶子】


  (作者:汪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