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答卷,生命健康产业是片全球性“蓝海”
2018-11-14 09:59:00 来源: 长江日报


  武汉康圣环球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调试尖端基因检测机器进行基因检测工作。 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 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生命健康产业直接关系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一道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已经摆在武汉生物产业面前,而光谷生物城正在破题。
  俯身拥抱千亿级市场
  胶囊机器人已在武汉30家医院得到应用
  安翰光电研发的全球首款磁控胶囊内镜机器人,里面有400多个元器件,只需吞服15分钟,就可以无痛、无创完成消化道影像的整个采集过程,全球5亿胃病患者或将受益;武汉佑康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针状肾镜产品,为全球最细可视肾镜,可视光纤直径仅0.7毫米,能帮助医生避开血管,直达病灶,造福全球8亿肾病患者。
  而这些全球领先技术正在服务于包括我市在内的广大地区病患:安翰的胶囊机器人进入协和,今年或可达近千粒;康昕瑞的测序仪进驻同济医院肿瘤科;明德生物小型心电网络产品,在黄陂区卫计委得到应用;联影的影像设备,装进了包括同济、协和等在内的武汉30家医院……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预计2020年我国生物药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光谷抢抓朝阳产业发展优势,顺势而为。


  武汉科前生物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利用电子显微镜对细胞进行检测 。记者任勇 摄
  引领升级“绿色产业”
  生物技术能实现一次性使用不回收
  一批智能及生物替代技术,正在改进传统生产工艺。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的“人工智能设计超耐热葡萄糖氧化酶”技术,正在武汉新华扬生物有限公司加紧转化。
  该技术使用人工智能计算技术,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完全的计算指导,获得工业级微生物工程菌株。
  新时代生物产业和信息技术互相依靠,经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加持后,高效循环生产方式得以落地,生物医药产业在长江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更显出产业优势。
  如安翰光电开发出全球首创的“主动精确控制消化道胶囊内镜机器人系统”,检查后胶囊机器人随消化道排泄,一次性使用不回收;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内,武大刘天罡教授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用大肠杆菌制造生物柴油;杨代常教授用水稻种子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突破了常规的血浆提取方式……
  为集约发展探路
  十万级净化生产线就在“空中厂房”
  今年刚获营业执照的英特姆(武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光谷一座“空中厂房”进行试产。长江日报记者在光谷生物城看到,常光下墨蓝色的无菌厂房内,生产器械已搬入。
  这家生产高端微创手术器械的企业,1400平方米的厂房位于光谷生物城高科医疗器械园一栋5层大楼的4楼,在这里建起了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要求的十万级净化生产线。
  “厂房就在大楼里,这在园区非常普遍。”光谷生物城医疗器械园副总经理田骏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园区内有80多家生产型企业,创造了近10亿元销售收入,这些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以高端研发制造为主,员工不超过百人。目前还有不少企业排队“上楼”,该园区正在加紧新建及改造14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
  长城战略咨询光谷研究院院长赵荣凯认为:“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要求来看,同样的土地投入,要求有更多的产出,亩产论英雄,必须‘上楼’。”“工业上楼”这种全新的产业载体模式,正在光谷生物城趟出一条路。
  【编辑:祝洁】
  (作者:李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