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反给早产儿家长写感谢信,亲生父母和临时爸妈一起创造奇迹
2018-11-21 20:23: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1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琛琛)“感谢你们的信任和坚持,亲生父母和‘临时爸妈’一起创造了这奇迹……”家属给医生写感谢信很常见,医生给家属写感谢信,不常见。近日,武汉儿童医院周平医生的这封感谢信,在早产儿家长圈里“爆红”。


  “巴掌宝宝”健康成长
  妈妈坚持要谢“恩人”
  这封感谢信源于早产儿“小八”的故事。
  2017年5月,妈妈王女士怀孕7个月,早产生下宝宝,当时宝宝体重才960克,仅有巴掌大,浑身青紫。听到宝宝微弱的哭声,王女士心中燃起了希望。宝宝住进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8床,被医护人员亲切地叫作“小八”。
  作为极低体重早产儿,小八呼吸功能差、严重感染,还有颅内出血,即使倾尽全力救治,将来也可能会有脑瘫等后遗症。家人一度动摇。但每次和家属交流病情时,小八的管床医生周平总为王女士鼓劲,还尽量安排她穿上防菌服去看宝宝:“小朋友多坚强,他自己都没放弃,你也要有信心!”


  在周平的鼓励下,王女士心情好转,说服家人继续治疗,还坚持挤母乳送到医院给孩子吃。救治早产儿花费很高,周平又帮王女士一家申请了慈善基金,解了燃眉之急。两个多月后小八出院回家,能自己吃奶,面色红润、一逗就笑。又经过一年多康复训练,如今,一岁半的小八茁壮成长,走路飞快。
  “庆幸当初幸运地遇到了周医生、袁露、张蓉这几位好医生、好护士,我们没有放弃孩子。”前不久,王女士特意到医院新生儿内科找这几位医护人员,想当面说声谢谢。
  遗憾的是,因为新生儿内科是封闭病房,王女士跑了好几趟都没能找到人。辗转打听后才知道,当时照顾过孩子的张蓉护士,现在被派往河南一家医院做支援,而周平医生刚当上妈妈,正在家里休产假。


  和周医生加上微信后,王女士发去小八的照片:“孩子挺好的,想带给您看看,给您道个谢!”
  医生反给患儿家长写感谢信:
  感谢你们的理解和信任


  周平医生今年31岁,去年在新生儿内科轮转了一年,现在回到血液肿瘤科工作。隔了一年多还有患儿家长来致谢,她又意外又感动。
  她还记得,当时小八身体几乎透明,血管像发丝一样细,可生命力很顽强,救治很有希望,因此努力为家长鼓劲。“其他的细节我都记得不太清楚了,我们对每个宝宝都是一样细心照顾,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特别的事,真没想到家长都记在了心里。”
  在救治这些脆弱小生命的过程中,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们也有过恐慌和无助的时刻,但是面对家长,职业要求自己只能冷静、理性。其实,作为医护人员,也会经常感动于家长们对生命的坚守,对医务人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些也正是医生前行的动力,但平时却很少有机会表达。
  几番思考,周平决定给家长们写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的理解和信任:“持续抢救八小时的时候,不仅是意志煎熬,也是人性的考验……我们虽是经验丰富的新生儿科医生,但也有抢救病人到接近崩溃、几乎哭出来的时候,但是只要孩子还在坚持,还有生命体征,我们就决不放弃”“在当今社会,救治一个脆弱的新生命,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经济负担、家庭压力、未来孩子的智力发育等等。但,在一个个艰难时刻,是你们,亲生父母的坚持和信任,让我们义无反顾的奋斗在抢救孩子的战场上”“感谢你们的信任,感谢你们的坚持,感谢你们无言的守候和深情的拥抱,你们亲生父母,我们临时爸妈,终于走到这一天,一起创造了这奇迹”。
  这封特殊的感谢信,被袁露护士发到了早产儿家长群和朋友圈,引发不少家长的共鸣,大家纷纷点赞和发言。
  “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一条小生命,从门诊随访的孩子们来看,绝大多数宝宝的恢复情况大大超出预期。”该院新生儿护理门诊资深护士张蓉说,起初很多家长把宝宝抱回家了,心里还是忐忑的,但是,到了孩子一岁半到2岁之间,确定孩子恢复得不错,家长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在这个年龄段,回科室送锦旗、找医生的家长特别多。有时候孩子来做体检、看感冒,他们还会“绕道”回一趟“娘家”,“骄傲”地给医生护士看看自己的孩子,满怀感激。
  【编辑:叶子】
  (作者:王春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