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教授薛宇:科学研究的伦理底线不容突破
2018-11-27 23:25: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7日讯(记者朱建华)“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11月26日晚,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宇在其科学网的博客上发出《关于“基因编辑婴儿”的联署声明》,截至27日20时,得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139名专家的响应。响应者有6位来自武汉,具体为华中科技大学陈卫华、郭安源、宁康,华中师范大学蒋兴鹏,华中农业大学陈玲玲、李国亮。
  “作为生物信息学者,我们对该新闻中报道的安全性未经充分检验的基因编辑技术贸然应用于人体的尝试表示震惊、疑惑、愤怒和谴责。”薛宇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联署声明的事,刚开始是几个好朋友讨论,然后整理了一个声明就在博客上发布了,当时是18位学者,后来因为有人贴到朋友圈里,其他同行看见就要求联署,所以人就多了。作为生物信息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刘小乐也是响应者之一。
  【对话】
  长江日报:科学上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做到但是又不能去做的?
  薛宇:科学上可以做到但是又不能去做的事太多了。像新闻报道的这种安全性未经充分检验的基因编辑技术贸然应用于人体的尝试就不能做。科学家应当有基本的职业操守,科学研究的伦理底线不容突破。拿原子弹把地球毁灭几十次,这个科学上很容易实现但也不能做;造毒气弹和化学武器可以杀人,但同样不能去做;可以合成各类毒品,但也绝对不能做。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长江日报:这次“编辑婴儿”一事,科学界不分文理科都在反对是为什么?
  薛宇:科学界不分文理科都持反对的原因,是这件事情背后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从伦理上讲,婴儿胚胎编辑是否能被允许;二是从技术上讲,当前的基因编辑技术是否足够安全。文科反对的是第一点,即不允许;理科反对的是第二点,即不够安全。
  长江日报:我们是否已经到了要为科学划边界的时候了?
  薛宇:我认为现在还不需要。科学研究要鼓励,但技术应用尤其是应用于人体,这个要非常非常谨慎。划边界既没有必要,也不是正确的选择。目前应当做的,一是调查清楚这件事情,二是相关部门组织科学家和伦理学家等共同商讨,制定妥善的监管制度和法规。
  【编辑:刘思】
  (作者:朱建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