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能仍在延续,问津书院吸引全国网络媒体关注
2018-11-30 21: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问津书院大门 记者万建辉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30日讯“问津人犹在,古渡已沧桑。青山绿水儒风在,酿出人间礼仪乡。”30日,中央网信办组织的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走进新洲,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30多家全国性网络媒体及湖北省地方网络媒体聚焦问津书院。
  孔子踏足湖北唯一有文献记载的地点
  坐落于新洲区孔子河畔的问津书院,因“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得名。问津书院前身为孔庙,始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孕育元、明、清三代鄂东文人的摇篮,被称为中国最古老“大学”。问津书院曾与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等齐名,自宋至清,书院共产生进士387名,其传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影响了鄂东一代又一代人,走出了很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人物。


  孔叹桥 记者万建辉 摄
  中央网信办釆访团一行参观了问冿书院门前的孔子“坐石”遗迹和“孔叹桥”,在书院的“讲堂”主楼文史展厅观看了与问冿书院有关的宋、明碑刻,并倾听武汉大学等高校学者的讲解。
  新洲区文化馆馆长陈清平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问津书院是孔子踏足湖北境内唯一一个有文献记载的地点。近几年,新洲区投入上亿元资金建设和保护问津书院,2015年问津书院修缮工程完工,大大拓展了接待游客和举办讲学活动的功能。
  书院教育功能仍在延续
  在千年学脉的绵延赓续中,书院传承着教书育人、以文化人和传道授业、兼济天下的思想与精神,为中国教育史、中华文化史谱写了绚烂的华章。陈清平说,问津书院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作了大胆实践,取得了重要成果。传统书院有研学、祭祀、藏书3大功能,目前问津书院研学、藏书功能在弱化,教育功能在延续,作为孔庙的祭祀功能也在延续,新开发的文化旅游功能在增强。
  目前已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国学院在问津书院设立研究基地,设有儒商教育研究会,众多知名企业家也在此研讨传统文化如何助力企业文化。近年,不少高校、研究机构也在此举办学术研讨活动。
  近年来问津书院每年都举行春季祭祀和秋季祭祀,尤其是秋季的祭孔大典,吸引日、韩、马来西亚乃至欧美华人前来拜祭。目前,前来书院参观的日游客量达2000人左右。


  问津书院讲堂 记者万建辉 摄
  把书院建设成为地方群众的“精神家园”
  当日在问津书院举行的座谈活动上,武汉大学博导黄钊、武汉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孙劲松,新洲区问津文化研究爱好者李森林等,从不同角度对问津书院的文化和哲学价值作了交流。
  黄钊认为,问津书院大力倡导的“尊道”“崇德”“好学”精神,不仅成为问津书院兴学育才的精神财富,而且对于培育和丰富荆楚学人及当地群众的精神家园作出了独特贡献,对于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亦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
  “问津传说”非遗项目传承人李森林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要想让传统书院“复活”,可以搜集整理更多书院遗迹文物,以及历代来书院讲学的文人学者的著作、书画,开办问津书院博物馆或文化馆,以看得见的历史文物,来弘扬问津书院的求知精神、耕读文化价值,发掘其现代价值。
  据悉, 中央网信办此次举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共选取了岳麓书院、石鼓书院、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问津书院、嵩阳书院等全国6座有代表性的书院。通过探访书院遗存、巡礼书院文化、致敬书院精神的方式,挖掘和展现书院的文化基因、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对书院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梳理和积极传播,以进一步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为道德建设提供启发。 (记者万建辉 李亦中 通讯员程书雄 刘慧)
  【编辑:朱艳琳】
  (作者:万建辉 李亦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