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帮武汉人,打开世界公共外交之门
2018-12-13 08: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彼得·迈耶和余熙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长江日报12月13日讯(记者刘嘉 郑晓安)瑞士有个城市,叫奥尔腾,这是很少有中国人知道的城市。
  奥尔腾一位小学老师,来中国的一次旅游中,结识了一位武汉人。此行竟开启了奥尔腾—武汉一段跨世纪的两城情缘;也开启了一个瑞士人和一个武汉人,从此再不一样的人生。
  瑞士游客第一次来中国
  三峡游船上结识武汉画家
  1982年,33岁的瑞士人彼得·迈耶,怀着对东方世界的好奇,来到中国旅行。游览了北京、成都之后,他独自一人乘坐“东方红36号”游轮,从重庆沿江而下,打算再转几个长江中下游城市。
  船行过三峡,两岸青山如屏,游客们都走出船舱,欣赏初夏的三峡美景。迈耶看到甲板上有一个中国年轻人,席地而坐,专注地用水彩画着三峡风光,一画就是两三个小时。迈耶站在他背后,一看也是两三个小时。
  写生结束,画画的人收起画夹,起身和迈耶打招呼。他叫余熙,是武汉一位画家,也是长江日报社一名记者。迈耶是瑞士奥尔腾市小学教师,从小喜欢美术,也常自己动手制作工艺品。两个语言不通的年轻人就这样认识了。在武汉的江汉关码头别离之际,两人互留了通信地址。
  此后,余熙每年都会收到一两件来自瑞士的小礼物,有时是画册,有时是玩具。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余熙也想回赠些什么。他当时并不富裕,于是就把一年里自己画得最好的水彩画挑出来,卷成筒包好,邮寄给万里之外的朋友。你来我往,两人这样交往了近十年。到1990年,迈耶已积攒下20多幅余熙的水彩画。
  迈耶非常喜爱这些画,想为余熙开办一个画展,让更多人看到这位武汉画家的作品。他将画作印制出来,做成一本56页的作品集,拿给周围朋友看,也展示给了奥尔腾市泽塔美术馆的馆长。“馆长非常欣赏,说这些画使用了西方人熟悉的表现方式,又融入了东方的水墨画技法,在欧洲很少见。”迈耶对记者回忆说,这20多幅画里有不少是余熙在武汉街头的写生作品,朋友们和馆长都能感受到,画中的中国武汉是一座质朴、人情味很浓的城市。
  经过了一年筹备,迈耶给余熙写信:“画展将于8月在泽塔美术馆开展,你可以启程来瑞士了。”
  他帮武汉画家办画展
  向瑞士观众秀出中国风情
  1991年,余熙第一次走出国门,带着80多幅水彩画,坐了十几天火车来到瑞士奥尔腾市。迈耶把自己家腾出一间房子,请余熙入住,一住就是3个月。
  为了让更多当地人知道这次画展,迈耶拿着余熙的画册,跑了四五家报社和电视台,向记者们作了介绍。晚上回到家,迈耶还自己动手写了40多封请柬,贴上邮票,邀请瑞士各界人士来观展。画展开幕当天,瑞士《劳动日报》等都以近整版的篇幅,对余熙及其画展作了报道。
  这次画展,展出的大部分是余熙的写生作品,将近2/3的画作有着浓郁的武汉风情。东湖风光、解放公园秋景、武汉大学樱花道、三元里、晴川饭店、咬着冰棍的小男孩、街头过早的市民……画中的武汉吸引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掀起了奥尔腾市的“中国热”。两个月后,迈耶又将余熙在瑞士期间新创作的水彩画集中起来——这回画的是瑞士——帮他举办了第二次画展。
  约克·莫勒特是奥尔腾当地的著名画家,在迈耶邀请下,他也参观了余熙的画展。看了这些画作,他对武汉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很想到武汉看一看。1993年,在迈耶和余熙的帮助下,武汉对外交流协会邀请莫勒特到武汉访问7个月。7个月里,他在武汉展览馆举办了《人体与空间》展览,还与武汉画家谢国安、江汉大学英语教师共同举办《武汉·三人三镇行》美术展,用抽象的笔法表达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感受。武汉,成为了这位瑞士画家的创作灵感之源。返回瑞士以后,莫勒特出资设立了“约克·莫勒特奖学金”,持续数年奖励江汉大学美术系的优秀大学生。
  举办演讲请武汉人上台
  刷新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1991年的瑞士,很多瑞士人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女人裹小脚、男人梳辫子的时代。“此前,瑞士人对中国的了解很少,觉得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家。对武汉的了解更少,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座城市。”迈耶对余熙说:“除了画展,我早就想帮你办一场演讲,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和武汉。”
  迈耶给余熙买了一件绿底色的花衬衣,让他穿这件衣服在画展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聚集了百余名当地市民。
  迈耶记得,余熙向来宾们介绍了武汉。“他说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首义之城,中国就是从这里开始,结束封建帝制走向共和。”武钢、武船、武重……这些名词,从画展上第一次进入瑞士奥尔腾市民的耳中。迈耶笑着说,余熙还讲到了武汉大学牌楼上写着“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字,介绍武大国学大师程千帆、沈祖棻教授夫妇等老教授们的故事。“奥尔腾市民对文化、历史非常推崇,得知武汉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敬意。”
  画展过后,迈耶联系了国际扶轮社成员,共同帮助余熙在舍能维尔德社区学校举办了一场演讲。演讲的主题是“今日中国的文化与艺术”,来听演讲的达百余人,有当地市民,有奥尔腾市政府官员、瑞士工商界人士、媒体。2个小时的演讲中,余熙举着他的画册,一页页翻开给听众看,告诉大家哪是东湖、哪是武大。苏黎世大学秘鲁籍教授瓦尔特听过演讲后说:“我早就想去中国,这场演讲让我更坚定了要去中国的想法。如果我去中国,一定要去武汉。”
  1997年,余熙带着女儿再次来到瑞士。此时,余熙的女儿是武汉外校德语班学生。迈耶邀请她来到自己工作的学校——舍能维尔德社区学校,用德语给学生们讲了一节课,向学生们介绍中国、武汉、武汉外国语学校。
  今年9月,迈耶又来到武汉,游览了黄鹤楼、江岸历史建筑风情街、长江江滩公园,参观了长春街小学。从1982年至今,这是36年间他第三次来到武汉。迈耶第一次来武汉,是1982年与余熙船上相识之后,他在武汉停留了两天,参观了武钢和长江大桥。第二次来武汉是1993年夏天,三四天里他逛了东湖,和东湖边的白象合了影,还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第一次见到了编钟。那一年的武汉,比11年前更具现代化城市的模样。这次来武汉,迈耶感觉武汉“变得更大了,也更美了”,城市的繁华与忙碌让他感觉陌生又熟悉。
  这次,迈耶最大的惊喜是东湖绿道。他和同行伙伴在绿道上徒步了半天,走了20多公里,他说这是他在中国“走得最畅快的一次”。在瑞士,人们都有在阿尔卑斯山徒步的爱好,而武汉这条徒步绿道,无论路面质量还是周边风景,在迈耶眼里质量堪比瑞士,是世界级的漂亮绿道。
  【编辑:符樱】
  (作者:刘嘉 郑晓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