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展“两江”岸线优化调整,核心区将实现无货运船厂码头
2018-12-15 23:25: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15日讯(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吕作武)12月15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发布了《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总体方案》,部署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工作。这次将拆除55个码头,迁移8个码头,集并整合26个码头,优化调整后剩余码头40个,码头数量减少一半以上,是武汉市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港口码头优化调整工作。
  这次优化调整范围主要是在武汉长江核心区(鹦鹉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该区共76个码头,趸船153艘,主要涉及江岸、江汉、汉阳、武昌等区;汉江核心区(古田桥至汉江口)该区共27个码头,趸船36艘,主要涉及江汉区、汉阳区、硚口区。优化调整码头总数量103个,趸船数量189艘。
  这次优化调整的原则,符合港口规划和城市规划,顺应城市化快速推进,港口向专业化、集装箱化发展,城市中心的老港区变为航运总部、滨水旅游景观区的总趋势;整治后,“无货运船厂码头、公务旅游码头集约化、城市滨江生态景观明显提升”,形成洁净优美的长江主轴岸线;遵照长江主轴总体规划,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打下基础;为打造沿江5A级景区留出空间;结合港区功能调整,在保持相应管理和服务能力基础上整合支持系统码头。
  12月15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了武汉核心区的港口码头现状。
  长江日报记者探访核心区港口码头——
  码头房屋出租 趸船陈旧
  武汉位于长江水运大通道的中心,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穿城而过,孕育了“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盛世图景。
  严格地讲,我们今天所说的武汉长江、汉江核心区的港口码头,不是真正概念意义的大港口和大码头,是中心城区两江四岸边分散林立的小码头。这些小码头,小而多并且分散。在江边防洪堤,或防洪墙,留有一道门或一个口子,有的在此基础上建有两层用房,然后下到江边上有一条梯级坡路,从岸边到船上搭一个桥, 这些小码头都只有1至2个泊位。这样的码头在武汉的两江四岸边比比皆是,初步统计,在武汉长江核心区和汉江核心区一共分布着103个码头。
  12月15日,长江日报记者从硚口区政府门口汉江边的沿河大道出发,沿着沿河大道、到长江的沿江大道,一直到汉江江滩公园,沿路探访了近10多家即将要拆除的港口码头。


  12月15日,汉江月湖桥旁,即将拆除的月湖桥旅游码头。记者苗剑 摄
  上午11时,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月湖桥下的月湖桥旅游码头,站在码头向下看,有两条崭新的游轮停靠在江边。该码头主要是汉江夜游航线,从硚口码头启航,一直到龟山、黄鹤楼等,每人90元。晚上7点半至8点半。一名工作人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最近由于天气转冷,周一至周四停航,周五、周六、周日开启,“生意不是很好”。
  从沿江大道民权路口,到科技馆23码头,大约有2公里路程,密密麻麻排着近20个码头,每个码头都开有口子,几乎每个码头都停靠有趸船。
  在华航码头,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两层楼房结构,门面上“辉辉鱼庄”“野战鱼具”“阳澄湖大闸蟹”等招牌十分醒目,三个门面全部对外出租,从外面楼梯上去,二楼是华航一公司办公用的。靠岸边有2艘趸船,趸船都比较旧,这个码头原来都是货运,长江日报记者也没有看到有什么装卸货物的。


  12月15日,汉口沿江大道王家巷-龙王庙沿线,即将拆除的码头。记者苗剑 摄


  12月15日,汉口沿江大道王家巷-龙王庙沿线,即将拆除的码头。记者苗剑 摄
  王家巷码头轮渡,在武汉很有代表意义,这里是开往月亮湾(徐家棚、杨园),价格2元,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下去岸边,下面停靠有2条旅游船。
  在轮渡四官殿码头旅游码头,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也没有什么坐轮渡的游客。
  从四官殿码头走了200米,就看到“港16码头”,也是一个三层楼,一楼有一个大门通道,十分凌乱,有销售蓄电池的,有卖宠物的,有汽修电瓶,还有烧电焊的,进去后看到两边靠墙路成了停车场,一共停了20多辆小汽车,还有人在门口值班。长江日报记者在岸边看到,这里一共停靠2艘趸船,船身油漆斑驳利落,大都是两层结构。
  长江日报记者在港十码头看到,整栋楼基本都在对外经营,靠左边是“东航旅馆”,一楼是神州租车和三环驾校报名处,靠右边一楼,还有卖鱼的。东航旅馆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住宿价格不是很贵,生意很好,是“江景房”。


  12月15日,汉口沿江大道武汉关旁,即将拆除的苗家旅游码头。记者苗剑 摄


  12月15日,汉口沿江大道武汉关旁,即将拆除的苗家旅游码头。记者苗剑 摄
  再往前,就看到轮渡苗家码头,长江日报记者走进去,有一个小院子,也停满了车。岸边停的快艇,而旁边就是最繁忙的武汉关码头。
  下午1点半,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汉科技馆旁边的港二十三码头。走到江边,长江日报记者看到,这里一连排着4个码头,都是从科技馆后面广场搭建的步行天桥,直接到江边。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在西安舰106旁,停靠一艘十分破旧的趸船,长约60米,上面有一层铁皮棚,铁皮上也锈成黄红色,旁边还停靠三条小皮筏。
  为什么要对港口码头岸线资源进行优化调整?
  港口码头形象较差。武汉港历史悠久、码头成因复杂,对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曾经做出过重要贡献。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老码头、老船厂的功能逐渐衰落,外观锈迹斑驳,这些码头的存在不仅侵蚀了宝贵的岸线资源,影响了城市滨江景观,与城市社会的发展不相称,与长江大保护的要求有差距。
  港口码头设置无序。中心城区内的码头大多属于央企、国企和中央在汉管理单位,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制约,存在分布散乱、标准不统一、外观较差等问题,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极不适应。
  港口岸线利用水平不高。中心城区范围内部分岸线使用状况与周边环境不相适应。货运码头、水上修船、仓库等设施,与后方陆域功能不协调;部分码头、趸船设施陈旧,产能低下,影响市容;部分码头、趸船废弃后擅自改变用途,影响水域安全、消防安全和市容环境。
  开展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是迎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举办、营造长江主轴景观带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武汉市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保障航运和生态安全的现实需要。老旧码头的存在,对两江四岸的总体规划、统筹开发带来不良影响,浪费了宝贵的岸线资源,阻碍了旅游、过江通道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环境污染、改变水文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对防洪、供水、通航和生态安全等都造成较大影响;管理缺位、经营混乱、环境脏乱差,对城市形象造成极大损害,影响城市景观打造。
  【编辑:金鑫】
  (作者:汪文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