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团结大爱,父女两代人接力关爱藏族学生41载|家风故事
2019-01-17 08: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藏族学生来家里做客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16日讯(见习记者曾晗)“每次到杨老师家,老师又是做酥油茶,又是拿出青稞酒、牛肉干和奶渣让我们吃,有种到家的感觉,很温暖。”刚刚过去的元旦新年,也是西藏阿里札达的新年。武汉理工大学的藏族学生区奴珍和其他几个学校的藏族孩子们受邀来到武汉大学杨红梅老师家里吃热腾腾的火锅,庆祝新年。
  这已是杨红梅和她的父亲杨昌林老人,无私关爱在汉藏族大学生的第41个年头了。
  16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汉大学九区15栋采访到了杨红梅。从最初的两代人援藏,到后来杨昌林因身体原因调到武汉,杨红梅也因要照顾父母,离开了她服务6年的西藏。但他们传承藏汉情、助力民族团结的心始终未曾改变。在距离布达拉宫直线距离2228.58公里的武汉,杨昌林、杨红梅两代人,用默默关爱在汉藏族学生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援藏之路,用朴实、忠诚的家风,给藏族孩子筑起了一个“武汉的家”。
  “西藏女婿”矢志把藏族学生照顾好


  藏族学生给杨昌林献哈达
  今年83岁的杨昌林老人,是武汉大学退休教师。此前参与援藏工作13年,并在阿里结识了妻子次仁德吉。
  原本打算到西藏扎根干一辈子的杨昌林,1976年突发高原性心脏病,被送往野战医院紧急抢救,从死亡线上捡回来一条命。地委领导向他下达“命令”:“不许再回西藏!”
  带着一丝遗憾,他和妻子回到了武汉,并于1978年调入武汉大学工作。然而,他和西藏的不解之缘因为几名藏族大学生又串联了起来。
  当年,湖北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10多名西藏新生因为不适应武汉气候,全身长满了疙瘩,又痒又疼,杨昌林夫妇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开始帮孩子们寻医问药,并且告诉藏族孩子们: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们。
  从此,杨阿爸、德吉阿妈的名字在藏族学生中传开,两人无私地帮助了一批批藏族大学生。
  杨昌林一直称自己是“西藏女婿”,并说:“上天把这么好的姑娘嫁给了我,我一定要把藏族的学生关照好。”2005年,妻子次仁德吉因患直肠癌去世,她最后的心愿是,藏族大学生的“家”不能散。
  就这样,杨昌林老人发起于1993年的武汉藏族大学生联欢活动没有停。只不过是,2005年前,逢年过节,是杨昌林和次仁德吉招呼藏族学生来家里吃糌粑、喝酥油茶;2005年后,杨红梅接过接力棒,亲自下厨,还给孩子们准备风干牛肉和奶茶。
  2017年,杨昌林被查出患有老年痴呆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有时一觉醒来,会分不清是早上还是下午。但只要是和藏族学生有关的事情,他总会立马打起精神来,冲在前面。
  每年的藏族学生联欢活动会要举办一场篮球赛,杨昌林每次都是早上8点多就到了现场,下午6点多回来。因为比赛避免不了身体接触,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他总要亲临现场才觉得放心。杨红梅担心他身体受不了,劝他中午回家休息,他总是摆摆手,静静地回到车上,躺着休息一下。
  2019年元旦前夕,武汉下了一场大雪,杨昌林担心藏族孩子们冷,就让杨红梅张罗着邀请孩子们来家里吃火锅。热闹的场面让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他还对着孩子们的手机,录制了一个短视频,在视频里表达了对藏族学生美好的祝愿。“祝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学业有成,扎西德勒”。
  “我是来援藏,不是来找男朋友的”


  杨红梅(左三)一家人合影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杨红梅和弟弟杨红兵对西藏产生了感情,并且爱上了西藏。父母对藏族学生无私的爱,以及藏族学生们身上所洋溢的那种活泼开朗的性格,让杨红梅坚定了自己毕业后也要去援藏的决心。
  “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但父母知道我想去西藏后,非常的支持,给我找来了藏族的哥哥姐姐教我藏语和藏文,还让我学习健美操,增强体质。”杨红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991年,杨红梅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志愿到拉萨从事金融工作,1997年因需要照顾父母返汉。1992年弟弟杨红兵武大毕业后也去了西藏,志愿到阿里地区成为援藏干部,至今仍扎根阿里。
  也是在西藏,杨红梅遇见了自己的爱情。
  老公常俊岭是1984去援藏的,8年援藏期满,1992年就可以调回家乡河北。那时候,杨红梅和常俊岭正在谈恋爱,常俊岭有一个随调名额,作为家中长子的他,希望杨红梅跟自己回去结婚。
  考虑到自己才到西藏工作一年,杨红梅拒绝了。“我是来援藏,不是来找男朋友的”,随后又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埋头干了起来。常俊岭默默地留了下来,这一待就又是5年。
  杨红梅调回武汉后,常俊岭跟着她来到了武汉。每个周末,杨红梅都要帮父母照顾来家里的藏族学生,常俊岭就跟在她身边,帮忙打下手。母亲去世后,邀请孩子们来家里吃饭、送慰问金、督促学业,成为杨红梅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每年的新生开学,杨红梅都会去火车站迎接藏族来汉的大学生,给他们购买一些生活用品,送他们到学校报到。对于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杨红梅还会不定时地发200元红包,督促他们注意身体,好好学习。
  随着来汉的藏族学生越来越多,家里的空间也越来越不够用,武汉大学给予了杨红梅一家大力支持,房子也从最开始的10多平方米的单间宿舍,增加到50、70多平方米,现如今已经有110多平方米了。
  屋子里布置简单,却极具藏族特色。一进门的墙上贴的唐卡金光闪闪,屋顶四周被吉祥八宝的图案围了一圈。客厅的两面墙上,一边悬挂着拉萨市全景地图,另一边是一条长长的手工毛毯,上面绘的是布达拉宫。“每个来过我家的藏族学生,都说像是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杨红梅说。
  杨红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目前已经在武汉十几所高校确定了援助藏族学生的负责人,并建立微信群,也有很多高校参加过援藏的老师加入进来,援助在汉藏族大学生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如今,杨红梅的孩子也对西藏产生了亲近之感 。杨昌林很高兴,孩子长大后会接过杨红梅手里的接力棒。
  被帮助过的藏族学生也学会了感恩,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藏族学生的组织下,成立了“赞普使者”——在汉藏族大学生的公益组织,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帮助温暖更多的人。
  临近藏历新年,武汉学院次旺朗杰给杨红梅发了一条微信:“一路走来,从陌生人到朋友,我选择了真诚,您选择了信任,感谢生命中有您。”让她流下了眼泪。
  【编辑:朱艳琳】
  (作者:曾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