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营销可以有,暴得恶名是耻辱
2019-02-01 18:13: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近日,江西有位前地方领导在网上撰文,揭密曾经耸动国内听闻的网络宣传语“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出台的台前幕后。九年前,当地在网上推出的这句城市形象广告语恶评如潮,后来当地有关部门在舆论压力下把广告语从官网上撤下了。九年后这位领导却对此津津乐道,明知社会观感很负面,却自以为那波炒作很成功。
  好酒还怕巷子深,城市讲究一下自我营销,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无可厚非。但九年前江西宜春打出“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形象广告语,首先是引发了当地市民的不满,认为广告很低俗,有损一座城市在人们心目中应有的形象。这句广告语受到全国关注后,得到的也是“雷人”“恶俗”等恶评,虽然颇为弄出些响声,但从此自己都不好再推这样的广告语。
  城市形象广告语是用于大众传播的,不仅具有审美意涵,而且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在这方面,我们身上其实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香港的城市形象广告语是“动感之都”,突出香港的快节奏和都市繁华。武汉将城市精神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既然是要公开传播,而且必须能够催人奋进,城市形象广告语就要有价值担当,而且要有气质内涵。
  “一座叫春的城市”自发布之日起,就引发本地市民不满,并引来舆论质疑与恶评,原因就在于它的恶俗。明知人们不满,还在那里津津乐道、自鸣得意,这跟某些影视明星炒作绯闻、只求传播热度没有两样。
  其实名声有两种,即好名声和坏名声。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形象是好名声,可以为城市吸引来投资、人才、游客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名声如果显得负面,则名声越大,越能引发人们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反而成为一个地方吸引投资的障碍。
  城市营销是需要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最好的城市营销应当是“出实效、办实事、求实效”。城市的影响力总是与它的综合实力正相关。一座城市在国内默默无闻,首先不是宣传不够,而是发展不够,无足道哉。重量级的城市总是处于人们关注的中心,那不是它广告做得多,而是它在经济、教科、文化、发展机会等各方面对人们影响大。超出自身实力的影响力只是一种名气的泡沫,可以昙花一现,但不能长久。
  也就是说,一座城市名气大不大,这是无法强求的。默默无闻,那就默默做事、默默发展。这就像深圳,当它还是一座小渔村的时候,即使求名也不可得;但现在想把自己藏起来,也无处可藏。
  【编辑:叶子】
  (作者:杨于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