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组三代同堂家庭在东湖梅园赏梅迎春,他们说这里有武汉最浓的年味
2019-02-06 23:25: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6日讯(记者王慧纯 晋晓慧)繁花似锦,暗香流动,两万余株梅花竞相开放,东湖梅园到了一年之中最美的时刻。2月6日,“江城三代赏梅家庭东湖梅园喜贺新春”活动在东湖梅园举行,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蹒跚学步的孩童,无不兴致勃勃,园内洋溢着一派和乐融融的喜庆气氛。
  据了解,“江城三代赏梅家庭东湖梅园喜贺新春”活动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活动当天,50组钟爱梅花的家庭受邀来到东湖梅园赏梅,并获赠书法名家兰干武现场撰写的“梅文化”春联及腾旅e卡通旅游年卡,每组家庭还收获了一张“最美全家福”。参加活动的市民个个喜笑颜开,“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武汉最浓的年味”。
  书法名家现场挥毫赠市民
  东湖梅园始建于1956年,多年来,春节赏梅已成武汉市民的一项传统。6日当天有数万市民赶来梅园,观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梅花。参加活动的50组家庭中,有一家四姐妹,个个名中带“梅”的大家庭;有或因工作、或因儿女留在武汉、爱上武汉的“新武汉人”;有喜迎第三代、第四代的幸福人家;甚至还有当年在梅园偶遇结成夫妻,希望借此机会重温甜蜜的小两口,总之个个都是“爱梅之人”。梅园里近320个梅花品种,两万余株梅树看得他们目不暇接,在古梅园一株树龄高达800多年的梅树前,市民啧啧称奇,“这真算得上‘梅祖宗’了”。


  大年初二,东湖梅园内,书法名家正为游客撰写春联送祝福。 记者 胡九思 摄
  赏梅之余,书法名家兰干武在中国梅文化馆内现场泼墨挥毫,书写与“梅”有关的新春对联,为每组家庭送上新春大礼包。一位母亲特意请兰干武写下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十四个大字:“梅花有着拼搏向上的品格,我的孩子今年正读初中,希望这副对联能鼓励他成长成才。”
  33年前他曾在梅园拍全家福
  梅花是武汉的市花,武汉人对梅花有着特别的感情。市民张昊有一张东湖梅园的老照片,那是1986年正月初二上午,他们大家族十几口人在梅园大草坪上拍的全家福。照片上小辈蹲在前面,姨奶奶居中,“爷爷、奶奶和姨姥爷都走得早,姨奶奶独自撑起了这个大家庭,她常说,梅花傲霜斗雪,是有灵魂的精灵,在她的感染下,我们都喜爱梅花,初二游梅园的传统也保留下来”。张昊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因三线建设在老河口安家,张昊从小过年的记忆就是坐着厂里的大篷车,千里迢迢回武汉,“前面坐人,后面是年货,要坐一整天才到武汉”。1997年大学毕业后,张昊选择在武汉工作,没过几年,父亲也退了休,叶落归根,一家人终于在武汉团聚,过年的习惯还是游梅园,只不过姨奶奶已经过世,家里的小辈各奔东西,每年不一定能凑到一块。


  张昊一家东湖梅园内幸福合照。 记者 胡九思 摄
  今年大年初二,张昊携妻子、父母、11岁的女儿一家三代人在梅园留下合影,“小时候来这里要坐公交车转很多道车,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武汉日新月异”。
  梅花的精神就是武汉精神
  当天,喻春华老人和老伴、女儿以及外孙在梅园度过了他的80岁生日。老人这一生不简单,罹患多种重病都扛了下来,他曾是武汉市第四届抗癌明星、《糖尿病之友》封面人物的他,如今已到耄耋之还是精神矍铄,腰板挺得笔直。人逢喜事精神爽,喻春华老人现场赋诗一首,还向大家传授自己的健康之道,“总结下来,就是八个字:生命不息,锻炼不止。退休了锻炼就是老人的第二个事业。以前婆婆招呼我,现在我招呼婆婆”。
  东湖梅园有武汉最浓的年味
  22年前,王子晴曾和家人来到东湖梅园,当时她还是个襁褓中的小婴儿,现在,她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大学生了。奶奶张承洛为一家人报名参加本次活动,“我们全家第一次来是22年前的春节,孙女还没满三个月,我们就带她到梅园玩。那天游人很多,还有舞龙,热热闹闹,梅花开得特别好”。两位老人喜欢梅花,之后几乎每年都会挑春节前后来梅园赏梅,但孙女就再没来过,“她小时候搞学习,到处培优忙得很,她爷爷一直很想和孙女再来梅园照相”。王子晴笑说,小时候的事不记得了,以前过年都忙着和同学聚会,这次为了满足爷爷奶奶的心愿推了同学来梅园,玩得也很开心。一路上爷爷给家人讲梅园的故事,爸爸拍照,奶奶感慨,“武汉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好,爷爷奶奶到了这个年纪,还是很热爱生活,他们说每年看看梅花,就是很大的福气。明年我们还要来梅园,这里有武汉最浓的年味。”
  【编辑:叶子】
  (作者:王慧纯 晋晓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