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益播报
公益汇
爱心汇
进社区
爆料官
公益咖
武汉慈善
希望工程
武汉残联
创新创业
见义勇为
新闻
娱乐
旅游
武汉晚报
食品安全
法治武汉
退休学堂
首页
>
武汉
> 正文
马旭这一生围着国家人民转:14岁入伍,八旬还想考研
2019-02-18 22:07:00
来源: 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分享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18日讯(记者王恺凝)2月1日,颠簸一周的马旭、颜学庸夫妇回到黄陂木兰山下家中。长江日报记者再次来到二老家里,和获奖前一样,家中陈设依然朴素简陋,唯一的变化是被两位老人当作阅读室和会客厅的那间最“体面”的屋子里,多了一个行李箱。
箱子里装的是“感动中国”奖杯和黑龙江颁给她的“冰城楷模”证书。
“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惊动了家乡、北京、武汉三地,获得这么大的荣誉,受之有愧呐。”马旭摩挲着荣誉证书,双脚交叠。
马旭身上穿的迷彩服已经有些发白,全身上下只有脚上那双红色雪地靴看起来很新。那是她为了录制节目,花15块钱在黄陂街上地摊买的,是她最贵的一双鞋。
“感动中国”马旭夫妇获得的奖状奖杯 记者李子云 摄
14岁入伍,戎马一生多次立功受勋
马旭和颜学庸夫妇离休后,住在武汉黄陂区木兰山下军区大院旁,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推开锈蚀的铁门,小院里种着三棵果树,三间砖瓦房年久未修。
去年10月之后,这座寂静多年的小院热闹起来。没人会想到,耄耋之年、平素过着贫寒生活的夫妇,竟拿出千万积蓄资助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的教育事业。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身高仅1米55、体重不到40公斤的瘦小老太太,曾经是一名空降兵,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戎马一生,多次立功受勋。
被马旭当作阅读室的屋子一角,挂着她当兵时的照片。“父亲去世得早,我和弟弟跟母亲相依为命。”马旭看着照片,对记者回忆说。
1933年3月,马旭出生在黑龙江省木兰县,当时东三省被称为“北大荒”。马旭记得很清楚,她们家很穷,秋收之际,妈妈就去别人田地里捡收割后剩下的玉米、土豆,日子过得紧巴巴。
1947年,贫民会主任(现在叫村长)建议马旭妈妈送一个娃去当兵。“弟弟太小,妈就让我去了。”
14岁的马旭在乡亲的护送下参加了解放军。“如果没有跟着解放军的队伍走,可能早就没有我了。”现年86岁的马旭十分庆幸当年的选择,她说若不是参军,她会和儿时的小伙伴一样,等待随时可能降临的厄运。
抗美援朝结束后,1954年马旭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其后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武汉军区总医院。在这里工作不到三年,她便主动要求调到前线野战部队医院。
为解开跳伞致伤谜题,29岁当了伞兵
马旭 记者何晓刚 摄
“马旭夫妇俩当年就是我们队的传奇人物。”对于马旭捐助家乡1000万元的举动,辽宁省抚顺市社保局退休干部金长福老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金长福比马旭小23岁,是她当年的战友。虽然不是同一代人,但两人同属同一个空降兵部队。
1961年,中央军委决定以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为主体,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作为军医,马旭一开始只是负责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
马旭发现,经常有空降兵因为落地不稳而脚踝、腰部受伤。他们在着陆的一刹那,身体如同巨石撞击地面。
如何避免空降兵着陆损伤?马旭对此百思难解。她向领导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跳伞!
“马旭身材很瘦小,无论身高还是体重,都达不到伞兵标准。”金长福回忆,他听与马旭的同期伞兵说过,为了能当上伞兵,身材娇小、当年已经29岁的马旭在宿舍挖个坑,垫上细沙,椅子叠到桌子上,每晚就对着这个“简易跳台”练上几十上百次。
马旭 记者任勇 摄
如愿考上伞兵后,考虑到马旭身材太过娇小,怀孕生子风险比较大,同时为了支持妻子的“蓝天梦”,同是军医的丈夫颜学庸主动做了结扎手术。马旭则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和科研中,和颜学庸一起查阅大量资料,研究设计各种护踝器材。1983年4月,在不知推翻了多少方案后,两人研制出“充气护踝”,可使跳伞着陆时的冲击力减半,推广后扭伤率大幅下降。
直到1984年,年过半百的马旭还跳伞两次。此后部队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再批准她上天。20多年间,马旭累计跳伞140多次,是我国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
夫妻俩发明的充气护踝,1983年刊登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1989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此后,马旭夫妇又经过多次高原跳伞训练和水上跳伞训练,研制出“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并于199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从1983年开始,马旭夫妇工作的重心转向科研工作,着手将多年的医务工作结合跳伞经验总结出来。夫妇俩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我这一生,实现的梦想、得到的荣誉,都离不开爱人的支持。”马旭告诉记者。
八旬高龄四次考研,家里贴满日语单词
马旭每天都要看报纸 记者何晓刚 摄
马旭的房间除了堆得满满的书,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一对沙发早已磨得不成样子,卧室里摆放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
夫妻俩简朴了一辈子,几乎从来不买新衣服。“部队发的迷彩服、解放鞋就挺好了。”老伴颜学庸指着身上的迷彩服说:“破了补补还能再穿。”
老两口不太会做饭,对吃食也不讲究,拉开他们家的冰箱,全部是半成品食物,简单加热就可以吃。长江日报记者去采访的三次,都撞见二老吃的是速冻元宵和饺子。
“家里最值钱的家当是书籍、报纸和各种资料。” 马旭老人笑称。记者看到,各类书籍摆满两个大书柜,各类报刊分门别类地整齐摆放着。二老卧室墙壁上,还贴满日语笔记。马旭说,五年前,她开始备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生,至今仍在补习日语准备考试。
倾其所有,为家乡的发展播种希望
2月4日,农历大年三十,马旭的丈夫颜学庸为卧病在床的老伴煮面条,老俩口生活过的极其简单节约。记者李子云 摄
少小离家,而东北老家也早已没什么亲人。但一个心愿却时时缠绕着马旭的心:我能为家乡做点什么?
多年前,马旭和老伴在金银湖买了一套商品房,原本想开卫生所,后来实地一考察,发现现在都是高楼大厦,封门闭户。“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不像过去一条巷子的邻居都认识,即便开了也发挥不了我的作用。”
马旭和老伴在黄陂住习惯了,也不想换环境,于是他俩决定卖掉房子。最终,房子卖了400万元。拿到“巨款”,她进一步萌生了捐助家乡的想法。
“我和弟弟先后从军,我在空降兵,他投身国防工业。母亲去世的时候,我们都不在她身边。没有党和国家,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开不了诊所,我希望能用这种方式回馈社会。”马旭说。
马旭的想法得到了颜学庸的支持。“我们俩都有离退休工资,看病也有保障。物质上的条件,我觉得不需要追求太多。”颜学庸说,这么多年积少成多,加上卖房所得,两位老人攒了1000万元,可以说是他们的毕生积蓄。
“现在党中央提出要精准扶贫,我们把这些钱捐给家乡,在教育方面发挥作用,用实际行动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对于这笔资金指定用于教育事业的原因,马旭解释,木兰县教育资源匮乏,只有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家乡的未来才会有希望。
看淡物质享受,“我和老伴内心很富足”
央视报道截图
每天早上,两位老人简单吃过早饭,便习惯性地穿着作训服,骑自行车到附近军区大院锻炼,包括打军体拳、散步和骑车,每天要持续两个小时。锻炼回来后,老两口就一起坐在屋子里看报纸杂志,享受安静的阅读时光。每个周末,他们还要乘公交车到老年大学,学习舞蹈和书法等课程。
2月1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马旭家里时,赶上湖北省军区老干办一位干部前来探望老人,特地带上了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读书的儿子“接受教育”。“两位老人看淡物质享受,心系国家发展的胸怀,令人非常敬佩。”
近三个月来,登门拜访的人和来采访的媒体一波接一波。很多人都问过马旭一个问题:“过着这么清贫的生活,苦不苦?”
说话间马旭陷入了回忆。她出生在东北日本人统治下,那年头地里产出的粮食都要上交,人没得吃,猪也很瘦,锅里常年见不到一滴油。村民纺织出来的棉纺布,只能供给日本人使用,自己只能穿回收再利用的更生布。更生布纹理粗一块细一块,织出来就像地图一样皱皱巴巴,穿上几次便到处破洞。
“比起那种饥无粮寒无衣的生活,现在吃得饱、穿得暖,我们已经很知足很感恩了。”马旭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吃喝玩乐只是一时欢愉,如果个人的萤火微光能对社会、对他人有一点帮助,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我和老伴的内心很富足。”
【编辑:符樱】
(作者:王恺凝)
上一篇:
猜军运灯谜,看军运彩灯……“我们的节日”加了“军运元素”味更浓
下一篇:
在汉中俄学子缅怀苏军烈士
为你推荐
公益播报
公益汇
进社区
长江评论:让志愿者精神成为城市之光
2019-02-18
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参加“一带一路”减贫国际合作论坛
2019-02-18
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湖北赛区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在汉举行
2019-02-18
质量抽检来了还想“躲猫猫”?2次不开门将被请出市场,还会纳入失信名单
2019-02-18
武汉市低保标准再次提高 城市居民每人每月提至780元
2019-02-18
长江评论:让志愿者精神成为城市之光
2019-02-18
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参加“一带一路”减贫国际合作论坛
2019-02-18
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湖北赛区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在汉举行
2019-02-18
质量抽检来了还想“躲猫猫”?2次不开门将被请出市场,还会纳入失信名单
2019-02-18
武汉市低保标准再次提高 城市居民每人每月提至780元
2019-02-18
市民文旅大讲堂16日开讲啦 跟你说说旅途中要注意的事
2019-02-18
从今天起,请叫他们“小水杉”,25万武汉军运会志愿者有了昵称
2019-02-18
党纪法规知识竞赛上线“斗鱼”直播,“廉洁宣传”平台多形式新
2019-02-18
10万人次参与 武汉16家图书馆接力"阅读马拉松"
2019-02-18
这堂党纪法规教育课在斗鱼直播 2.7万人线上参与
2019-02-18
BRT各站电梯19时停运,网友建议:晚停半小时
2019-02-18
70多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走进大悟革命老区
2019-02-18
73个“军体联国家代表队”齐聚武昌,这个迷你“军运会”好燃
2019-02-18
新“瞪羚企业”可获无偿资助,武汉将出台系列措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019-02-18
武汉市低保标准再次提高,城市居民每人每月提至780元
2019-02-18
热点推荐
1、400年汉剧焕发新活力 央视戏曲频道专题聚焦首届中国(武汉)汉剧艺术节
2、"中国好人"公交780路司机李福斌:"他让我看到了武汉人的热情与友善"
3、好开心!35名留守儿童游东湖找“课文里的小动物”
4、长江主轴左岸大道极致段全线贯通,6车道,人行道在堤顶,能看江景
5、肤白貌美大长腿!这群白衣天使今天刷屏网络……
6、老公cosplay护士妻子 帮忙招募献血者
7、"国际护士节"前走进武汉特殊病房 看到一群这样的白衣天使
8、巴基斯坦留学生要带“汉派讲解”回家乡
即时新闻
1、铁路用心服务 让旅途更顺心
2、党建引领 共促发展|Transn传神与华英证券联合党建交流会
3、张祥安在全市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会上强调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 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周东明章松出席
4、张祥安在全市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 如期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庆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障 周东明章松出席
5、吴锦强调:高质高效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荆州
6、马鞍山首创水务:筑牢安全屏障 全力做好“五一”供水保障工作
7、市委常委会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开班式
8、我市举行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武汉
1、湖北武汉新洲区:聚焦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
2、湖北新洲:以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3、赏菊好时节,武昌区街头菊展邀您共赴菊花盛宴
4、秋意浓情,盛惠感恩:永旺梦乐城武汉江夏一周年庆盛启!
5、2024第4届中国焙烤行业峰会在武汉开幕
6、聆听英雄回声 感受红色魅力!《铁血忠魂忠魂曹官记》在汉首发
7、2024第4届中国焙烤行业峰会将于10月17-18日与在武汉举办
8、广隆蛋挞王武汉旗舰店盛大开业--广府美食,江城绽放
站点地图
网站建设
qq:340371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