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武汉公司专给无人机配“大脑”,开创多项行业先河
2019-03-28 19:57:00 来源: 长江日报


   无人机在钢铁厂测量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28日讯(记者戴红兵)给无人机配上“智能大脑”,让无人机系统可谓“聪明绝顶,无所不能”。正在研发的无人机机巢这一新技术,还能让无人机真正做到无人,自主飞走飞回,还能自主数据化处理。在武汉,有一家飞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由20多个以华科大硕士、博士为主的年轻人组成,短短两年多,取得了近百个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无人机应用系统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开发,“端-站-云”全产业链打通;数据级的深度运用,开创行业应用先河。今年,该公司总产值有望达到2000万元。
  给无人机配上“智能大脑”
  在光谷武汉留学生创业园,长江日报记者见到了飞流智能创始人、总经理、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博士刘奇。32岁的他,读大学就开始创业,飞流智能是刘奇的第三次创业,2016年7月成立公司,顺利拿到天使投资。
  公司成立3个月后,研发出针对电网强电磁干扰环境设计的数据级工业无人机巡检系统,产品很快投产,销售火爆。
  飞流智能的高科技含量体现在:无人机只是个载具平台,由飞行载荷、智能地面站系统、工业智能AI平台和后台业务系统,共同组成无人机“智能大脑”,这个“智能大脑”和无人机平台组成无人机系统,相比过去单一的航拍无人机,无人机系统可谓“聪明绝顶,无所不能”,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一体化,并且接入客户现有监测系统,直接输出检测结果。
  “一眼看清”钢铁厂堆了多少煤


  无人机在钢铁厂测量
  在飞流智能的展示墙上,长江日报记者看到这样一张照片:江西某钢铁厂,无人机正在空中飞行,下面是一望无际像山丘似的煤堆。
  过去怎么计算和盘点钢铁厂的原煤堆,一直是钢铁厂的头痛问题,人工盘点费时费力,且误差在10%以上。飞流智能研发出工业无人机散料堆体测量系统,通过无人机携带的高清智能相机载荷,对目标堆体进行精密测量与数据采集,并通过后台软件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智慧运算,自动生成3D视图以及体积数据,误差控制在1%以内。
  刘奇介绍,这个系统能广泛运用在大型粮食堆体、工程土堆沙堆、港口散装货物等方面。目前该系统升级到第二代,可以实时在线测量,精度高,误差小于0.3%。江西、山西很多的矿山钢铁企业都在使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正在进行试点。
  2017年秋,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面向全国招标无人机监测环境方案,飞流智能以先进的科研技术优势,一举中标。
  智能监测“青山绿水”
  东湖,烟波浩荡的水面,定在半空中的无人机从腹部放下一根白绳,绳子的底端系着一只试管,试管探进水中取出水样,再缩回分析。
  这是飞流展示厅电视正在播放的画面,画面一侧,叠放着在线测量的水质数据。视频拍摄时间是2018年7月,湖北省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东湖水质应急监测演练,水质采样精度完全符合检验标准。
  “这是我们研发的工业无人机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刘奇指着视频解释,这个系统解决了传统巡栓和监测方式强度高、效率低的问题,监测效率提高十倍以上,极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开创了多项行业应用先河。目前,飞流智能与全国十多家环保上市公司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如果把自动驾驶进行分级,L0是无自动,L1是驾驶操控为主,L5是全自动化。一般无人机行业的水平大多在L2级,部分自动化,我们飞流智能已经达到L3级,有条件自动控制。”刘奇表示,正在研发无人机机巢这一新技术,无人机真正做到自主化往返飞行作业及数据化处理。目前,做这项研发的,已知晓的华中地区仅飞流智能一家,全国也只有几家,产品有望在今年6月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环保展上进行新品发布。
  刘奇自信满满地说:新技术正在申报武汉科技创新项目,与5G技术结合,形成应用于环境智慧监测的无人机机巢和数据云平台系统,助力中国环保监测技术更上一层楼。
  【编辑:朱曦东】
  (作者:戴红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