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新时代英雄城市擦得更亮
2022-08-17 09:21:00 来源: 长江日报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成立12年来累计救下800多人的“长江救援志愿队”,20年接力支教从未间断的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他们是时代的道德标杆。他们的不断涌现,见证着这座英雄城市的生长,是武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成果。
  我们向先进典型致敬,更要向先进典型看齐。在武汉,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努力成为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凝聚起英雄城市精气神。他们把新时代英雄城市擦得更亮。
  全国道德模范杨小玲
  暑期练舞备战演出让孩子们“无声胜有声”


  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杨小玲与学生们正在排练,为9月份的省第十一届残运会开幕式舞蹈作充分准备。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这个夏天,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副校长杨小玲和舞蹈队的30多名师生过了一个充实而“火热”的暑假:为准备9月份在宜昌举行的省第十一届残运会开幕式舞蹈,他们从6月下旬就一直忙着排练,7月中旬部分师生还冒着酷暑到山区参加公益演出……8月16日,杨小玲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暑假我和几个老师忙个不停,孩子们也只休息了20天。”
  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鼓励他们“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2013年上榜“中国好人”的杨小玲也深受鼓舞:“我会继续努力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今年50岁的杨小玲在市一聋校工作了32年,被学生们当作妈妈。她是孩子们无声世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有力,“我希望不仅教他们跳舞,还要让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健康强大”。
  今年6月初,学校接到参加省第十一届残运会开幕式演出的任务,杨小玲作为导演之一,每天风风火火地忙前忙后,她和几个老师一起创作舞蹈《家住长江边》,并安排学生排练。6月21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后,作为省党代表的杨小玲回校马上开始宣讲省党代会报告,还要和老师们一起指挥学生排练。她说:“我们的老师非常敬业,他们克服各种家庭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排练中。”
  那段时间,舞蹈队的孩子们每天上午练3小时,中午休息1小时,下午接着练。到7月份,武汉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担心练功房全天开空调对孩子们身体不好,上午就开着窗户练。杨小玲和4个老师担任指挥,每天也是浑身大汗。
  每年暑期,杨小玲都要带着学生参加省残联“红色文艺轻骑兵”公益演出,今年去的鹤峰等4个点都是湖北边远山区,“那几天师生们太辛苦了,坐几个小时大巴赶到目的地,每天晚上演完后,第二天又赶到下一个点”。为确保演出质量,学生化好妆,杨小玲和几个老师还要花半小时纠正动作。她对孩子们说:“不管到哪里演出,你们的形象就是学校的形象,你们代表的是武汉这座城市。”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学生
  设计定时烧水送药机器人立志科技报国


  武昌实验中学的学生在开展科技活动。
  “我的梦想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医学,让人们的病痛能够减轻。”在学校创客教室,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学生李柏斯特设计了能给病人定时烧水送药的护理机器人。16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共青团中央公布2022年度“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示范学校名单,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成功入选“申报示范”类实验室拟建设学校。
  该校信息技术教师朱新麒介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创设平台,学校设计了三个层级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普及型课程通过拓展课、社团的途径开展,如学生们会以智能家居作为项目主题,进行智能家居的创新设计。兴趣型课程则会培养学生以机器人视角发现或者解释生活中的事物的意识。提高型课程则是对学有余力并且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平台,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创比赛。
  传感器、掌控板、一堆创客套件……这些到了武昌实验中学学生王淳和李柏斯特手中,就变成了火灾预警机器人和护理机器人,能内部烧水、能给病人送药,还能在火灾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学生王淳说,曾看到过一个新闻,俄罗斯一所聋哑人学校发生火灾,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他想设计一个机器人,在聋哑人休息时如果发生火灾险情,可以及时预警甚至给当事人提供叫醒功能。在学校开展的人工智能课程上,王淳设计制作的机器人,上面配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并连接着震动电机。当监测到温度异常,电动机通过传感器上发来的信号,就实现了预警功能。王淳和李柏斯特在2021年湖北省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创客类)中,获得一等奖。
  在武昌实验中学的创客实验平台上,学生们的理想丰富多彩:“我想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医学中,减轻病痛。”“我想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我想帮中国建造太空站。”“我想当个科学老师,培养更多学生助力中国科技发展。”“我想当一名设计赛车的科学家。”“我想将编程和人工智能融入音乐,来降低乐器的造价”……该校党委书记艾建红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成长发展的平台,引导孩子们树立“科技报国梦”,努力成为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城市建设者普晓晶
  像装修自家客厅一样建设城市


  普晓晶在罗家路泵站项目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摄
  正在建设的右岸大道北段(建设十一路—焦沙二路)工程,将建起全省首座开启桥,目前陆上142根桩基已基本完成,水中桩基施工也即将开启。连续数月,武汉城建集团建设管理公司市政工程部副部长普晓晶,几乎吃住都在工地上。
  “右岸大道建成后,青山和化工新区将新增一条宽敞的主干道,惠及青山区近50万人。这座全省第一的开启桥也是建设领域全新尝试,我必须时刻紧盯项目的管理,保障顺利推进。”从事项目管理12年,普晓晶长期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打交道,他对这条兼具快速交通和景观特色的大道寄予很高的期望。
  宽敞的双向六车道,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慢行交通怎么做?普晓晶每次去现场都在思考。他希望,这是一条既能够满足快速交通出行的主干道,也是能满足周边居民慢行观江、感受城市沿江风景线的人性化步道,人行道口之间的无障碍衔接、站卧石的铺装、行道树的选择,他将多年市政道路改造经验应用在这条路上,以人为本、精细化施工。
  新华路、香港路、澳门路、中山大道……经普晓晶脚步“丈量”的道路提升改造项目不胜枚举。“新华路改造时,沿线的单位、小区出入口与人行道、自行车道之间采用10厘米见方的小石碇进行无障碍式铺装顺接。尽管项目工期紧张,这种方案又十分繁琐耗时,但我和团队顶住压力,哪怕陪着工人师傅晚上加班加点,依旧坚持高标准按原方案完成铺装,一处也没落下。”像这样的“执拗”还有很多,比如透水砖的颜色选择、无障碍公交站台的坡道坡度、站石勾缝材料的选择等等。
  “香港路提升改造时,我们建设武汉中心城区首个带垂直升降电梯的人行天桥,在当时没有经验可循。”
  普晓晶认为,好的市政基础设施应该是“接地气”“聚人气”的,是最贴近老百姓生活日常的存在,需要每位市政建设者们有责任、有担当,用心投入,用“用装修自家客厅的态度去完成”。
  普晓晶说,公司近年来吸纳了一大批年轻人,作为前辈,他会将自己的这种“执拗”传递,让建设者们具有“城市情怀”,让市政工程更有生命力。
  (长江日报记者黄征 杨枫 龚萍 通讯员陈沛然 黎子宁)
  【编辑:张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