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大城管考核,汉阳区缘何实现“三连冠”
2022-08-19 09:10:00 来源: 长江日报
  王敏在位于汉阳四新的太子水榭小区居住了12年。每天早上8时下楼买菜的她说:“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在凤举路上看到占道的菜贩了,垃圾桶外面也很少看到一次性餐盒。”王敏用“变干净了”来描述这种变化。
  王敏所说的凤举路曾是这个片区一个占道经营的“老大难”地段,给凤举路的环境卫生带来实质性变化的,是今年5月汉阳区推出的一个“智慧环卫网格化平台”,这个区3131名环卫工注册上线后成为“城管问题采集员”。3000多双眼睛紧盯全区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举报监督“自家人”的方式,提升着汉阳111平方公里的市容环境。这个智慧平台上线后,汉阳区连续3个月在全市城市综合管理排名中名列第一。
  18分钟完成一起占道经营案件整改


  8月15日下午,汉阳区凤举路,环卫工人用手机登录智慧环卫报事系统,对一家商户门前的安全隐患问题拍照,进行上报。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环卫班长梅爱仙是3000多名“城管问题采集员”中的一员,她所管理的路段正是四新北路与凤举路交叉的地方。
  8月14日10时05分,一个卖菜的地摊摆在四新菜场门口。巡逻至此的梅爱仙举起手机拍下照片,上传到“汉阳环卫”小程序“抢单上报”功能板块。她指指手机屏幕冲本报记者伸出拇指比了个点赞的手势:“这个平台好用,你看着,马上就有城管来处理。”说完,梅爱仙就骑着车继续巡逻。
  本报记者继续守在现场。10时23分,四新街道综合执法大队二分队协管员吕小海来到现场。吕小海说,他6分钟前接到平台分发的这条占道信息时,正在凤举路上巡查。快速赶到四新菜场门口劝离商贩后,吕小海拍照上传了处理结果。
  18分钟!一起占道经营整改案件结案。
  “第一双眼睛”解决城管难题


  审核员在办公室内通过电脑登录智慧环卫报事系统,对上报的事件进行审核。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汉阳“智慧环卫网格化平台”指挥中心里,一块巨大的屏幕上,实时更新着汉阳各片区需要处理的各类城管整改案件信息。每天平台约接收2500条信息,绝大多数都是由梅爱仙这样的一线环卫工上传。
  汉阳环卫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彭杰介绍,这个智慧平台投用前,区里的整改案件一般来自市三方平台和市民随手拍平台,信息上传后下发到一线人员手中往往是一两个小时。今年初,汉阳区主要负责人在每周例行马路办公中发现,环卫工群体是守在马路上时间最长的群体,既是发现城市管理疑难杂症的“第一双眼睛”,还具备很成熟的集体培训和规范化操作条件。汉阳“智慧环卫网格化平台”上线后,四新街道综合执法中心二分队队长涂凯说:“现在整改案件处理效率提高了一倍,借助这个平台,我们现在花小力气就治理了片区的大难题。”
  “现在都快没有东西可拍了”


  上个月,梅爱仙拿到了800元的额外奖金。“随手拍照上传,美化了市容环境,还能增加收入,大家越干越有劲。”她说,“不过有人一看到我们举起手机拍照就收摊走人,现在都快没东西可拍了。”
  彭杰介绍,一线环卫工成功上报一条整改案件可以获得0.1分,环卫班长、环卫质检员依次获得0.07分、0.06分。全市月度考核奖金下发后,区城管局会专门划拨出一部分奖金奖励积分排名靠前的环卫工。
  越来越多的环卫工拿起手机“立此存照”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市民也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遇到出店经营等占道问题,及时拍照上传,及时处置,这让一些经营户也形成了自觉维护的习惯。
  今年5月至7月,汉阳区第三方巡查发现问题总数连续三个月下降,限时整改率不断提升,整改问题数量从13000余个下降至5000余个,并创纪录地实现了“三连冠”。武汉市城综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汉阳区的做法符合全市当前对道路环境问题“快达快处”的要求,很有推广复制价值。
  (长江日报记者蒋立青 肖清清 秦璟 通讯员曾建 周玉琴)
  【编辑:张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