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我心目中的好医生”今日揭晓,50名医生获得殊荣
2022-08-19 09:10: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卫健委主办的2022年武汉市“最美医生”暨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现场将揭晓2022年武汉市“最美医生”“我心目中的好医生”“十佳公共卫生医师”和“十佳健康科普达人”。
  本届评选自7月14日启动,全市共有8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近120名医务工作者参与,百万网友线上助力,为最美医生点赞!经过1个多月的角逐,前期评选、网络投票点赞、现场评审等多个环节,最终遴选出50名医生获得殊荣。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不顾安危、坚守岗位、救治患者,被亲切赞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此次评选的“最美医生”“我心目中的好医生”,他们在平凡岁月里不凡守护,在非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矢志不渝维护人民健康,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据悉,“我心目中的好医生”自2009年市卫生健康委开展首届评选,经过五届磨砺,已成长为武汉医卫界著名文化宣传品牌,在弘扬江城医德医风、促进医患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评选进一步扩大了表彰范围,增设“最美医生”“十佳公共卫生医师”“十佳健康科普达人”的奖项。
  18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候选人中,采访了3位有代表性的医生,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武汉医生的风采。
  于红刚:让早癌无处遁形,保卫消化道平安


  于红刚
  在消化道内镜领域,他凭借精湛的内镜技术,以“于大肠”的名号享誉业界。作为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的领跑者,他携手“内镜精灵”,以力求为患者治愈如初的信念,一路披荆斩棘,敏锐探寻早癌的微弱信号,极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医院负责人、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评审专家于红刚教授。
  2022年2月12日,欧洲最为盛大的消化内镜大会(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消化内镜大会)召开,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国的消化内镜顶尖高手,在全球进行手术直播。肠壁仅有几毫米厚度,内镜手术的难度非比寻常。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名消化内镜受邀专家之一,于红刚在此次大会演示了一例直肠侧向发育性息肉内镜下剥离术,引得观看者纷纷称赞“完美”!
  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致力于胃早癌检测基础研究的于红刚,将方向锁定在人工智能。“早癌的检出率哪怕只提高1%,也意味着成千上万的生命将被挽救。”就是这个目标一直支撑着于红刚坚持。
  2017年组建研究团队后,“疯狂”是队友们形容于红刚常用的词。上百个的挑灯夜战、数万次的实验演算、一摞摞尺厚的推理手稿,最终洞开了一丝丝光亮。终于,“纸上谈兵”最终变成了活脱脱的“内镜精灵”,成为医生的第三只眼,显著提升了消化道早癌的检出。
  周美兰:牢牢守住结核病安全防线


  周美兰(中)下社区指导结核病防治工作。
  “您的复查时间到了,下周务必抽空来趟医院,记得要空腹。”8月18日,武汉市结核病控制管理办公室主任周美兰对照“易督导”系统,逐一通知患者到医院复查。
  结核病治疗周期长,患者需要至少连续服药6—9个月,其间需每个月复查。有的患者症状稍有改善就自行停药,导致已经被抑制的结核菌重新大量繁殖,产生耐药性。
  为了提高患者管理水平,周美兰主持研发“武汉市结核病督导管理信息化系统”,延伸到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端。今年截至目前,这套被称为“易督导”的信息化系统,已纳入管理3000多例患者,开展结核病可疑者推介转诊、患者随访管理、患者督导服药,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
  与此同时,市结控办陆续为新发结核病患者免费发放电子药盒。患者到了设定服药时间而没有服药,电子药盒会发起闹钟提醒,信息同步反馈到市结控办和社区医生那里。
  目前,市结控办正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市区一体化平台”继续建设“传染病动态监测结防系统”,通过将以上系统与“易督导”融合,推进结核病患者信息化管理,打造“互联网+”“诊、治、管”结核病防治服务网络。
  “公卫医师的职责虽然和临床医生不同,但在维护百姓健康方面,他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周美兰负责牵头实施全市结核病防治规划、技术规范、培训考核、质量控制、疫情监测报告、信息管理、健康教育和结核病防治科学研究。在她看来,公卫医师面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默默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着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谭伟:锐意改革,为了与居民贴得更近


  谭伟
  52岁的谭伟是洪山区青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看病、整理材料等。他是一个忙碌的人,病房、诊室和办公室随处都有他的身影,永远是一副精力充沛的模样。
  “11年前,我们中心是武汉科技大学的学校医院,当时只有76名员工。”谭伟回忆,在武汉科技大学大力支持下,他争取到洪山区政府同意,区校融合发展,与学校医院一起筹建新的社区医院。几个月后,青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一座新的基层医院通过验收,开启了服务学校和辖区居民的新征程。
  医院改革之初,谭伟带领医护人员,挨家挨户走村串乡,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辖区居民做公共卫生服务。1年时间里,他走遍了青菱街道11个社区、6个村和5个大市场,最远的村离医院15公里。
  一次,一名家庭有困难的居民来到医院做疝气手术。患者住院时很忐忑,怕钱不够。谭伟看出他的心思,为患者提供了特困补贴,结账时只支付了700元;辖区一户贫困户,这户人家是一对父子,父亲残疾,儿子长期卧床,骶尾部大面积褥疮。谭伟带医生团队上门护理,最终成功治愈。
  这些年来,在他坚持不懈努力下,医院目前成立有26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家庭医生团队医护人员坚持每周至少两次上门随访,给辖区居民送医送药,赢得了村民的信赖,重点人群覆盖率75%以上,为9000余人筛查出慢性病,建立近百张“家庭病床”。
  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大病,缓解看病难的情况,谭伟带队与3家“三甲医院”建立医疗合作体系,每月定期邀请科主任、教授到中心坐诊、指导,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家医疗服务。
  “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与居民贴得更近一点,医疗服务更周到一些。”谭伟说。
  (长江日报记者江梦晴 黎清 武叶 柯美学 通讯员张晓衡 张全录 巩瑜 张雅琴 肖紫雯)
  【编辑:张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