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拟上线个人主页展示评论功能:用户无法自行关闭
2022-08-23 16:15:00 来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你发布过的评论,会在你的个人主页被展示”8月22日,据@微博管理员消息,为进一步加强言论攻击及网暴行为治理、营造友善健康的社区氛围,微博将于近期上线个人主页展示用户在公共场合发布的公开评论的功能。
  公告说明,此功能是在前期上线“一键防护”、“一键举证”等功能的基础上推出,以倡导用户更积极友善地参与内容创作和互动讨论。
  个人主页展示评论功能上线后,用户在媒体账号、政务账号发布的微博下的公开评论,会被视为公共空间下的公开评论内容,并展示在用户的个人主页。
  微博运营方会根据用户发布评论的时间,将评论的原博文及评论的具体内容,插入到用户个人主页微博时间线的相应位置,点击可查看该用户的全部评论内容。


  微博示例图
  记者了解到,本功能上线初期主要面向部分用户进行小范围测试,仅测试范围内的用户发布的公共评论内容展示在个人主页,测试完成后将面向更多用户逐步开放。该功能旨在倡导用户更积极友善地参与公共讨论,无法由用户主动开启或关闭。
  网络用户信息趋向透明化
  展示用户“IP属地”、展示用户个人评论……近段时间以来,微博功能的种种调整措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那就是未来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将会更加趋向于透明化。
  今年3月份,微博发布“IP属地功能升级公告”时,就曾表明,该功能旨在更透明地向广大用户呈现真实情况,为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透明。
  随后,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也宣布,为维护网络传播秩序,进一步打击虚假信息、造谣传谣等行为,开放展示网络用户的IP属地功能。
  用户信息透明化,防的是言语攻击及暴力。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网络暴力严重到何种地步?一组数据可以简单了解一下:据微博方面透露,今年4-5月,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通过技术识别等方式,前置拦截到45万余条言论攻击等不友善内容,清理掉5万余条言论攻击等网暴隐患内容,处置违规账号2万余个。
  网络身份验证的重要性
  与透明化相反,网络匿名的状态和群体的掩护,会成为暴力滋生的“温床”。早在1895年出版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就曾探讨过,“匿名性”是如何催生出暴力行为。他在书里写道:“匿名的群体,以及因此而来的法不责众,让总是约束着个体的责任感消失。”


  《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研究》图书封面
  2018年5月,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图书《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研究》,作者柳思思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副教授。她直接在书中指出,网络暴力日益猖獗,究其深层原因是网络环境的虚拟性,每个人都可成为网络“隐形人”,无法核实网络人的真实身份。
  而实际上,“人的言行需要监督,在如今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的环境下,更不能指望慎独。没有真实的身份,规范的约束就缺少力量。”
  “有了网络身份验证,网友就像站在阳光下,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注意,对不当的行为有所收敛。”她认为,无论技术层面还是内容层面,互联网在本质上都是讲求规则的。比如微博的实名认证,就是将现实社会的法治观念延伸到虚拟空间。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见习记者孙庆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