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用工难题 打造人才高地
2022-08-26 10:00:00 来源: 黄石日报




  宏和电子生产车间


  上达电子生产车间


  求职会现场
  “要积极帮扶电子信息行业破解招工用工难题,为黄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人才资源支撑。”25日上午,市政协十楼会议室,一场关于“化解电子信息行业用工难问题 助力黄石高质量发展”的月度协商座谈会火热进行中。
  近年来,随着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内企业对于优秀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企业普遍遭遇“招工难”。当天,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有效缓解结构性用工矛盾、加快培育“光芯板屏端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纷纷踊跃发言,提出许多真知灼见。
  三方发力对冲招工用工高成本
  “招工成本节节攀升,用工成本逐年上涨,稳工成本压力增大。”伍晓松委员在对大冶市、开发区·铁山区8家重点电子信息企业进行调研中发现,企业普遍反映用工成本升高,例如我市电子信息企业正式职工平均工资从2019年的4500元/月攀升到2022年的5500元/月,上涨幅度达到22%。
  为了留住员工,企业不断加强稳工措施,这也直接造成福利待遇方面的支出增加。如沪士电子2022年人均工资福利支出较2021年上涨了大约6%。另一方面生活配套的投入增多,如为应对开发区·铁山区与大冶市、阳新县对开公交线路较少的现状,为缓解企业职工上下班难的问题,沪士电子开通了5条大冶、阳新方向的厂车,每天通勤4次,一个月的开支近10万元。
  如何在不降低职工收入的前提下,对冲高涨的招工、用工成本?伍晓松建议政府、企业、行业三方共同发力,采取政策引导、企业主体、行业共治的方式,有效将用工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缓解企业结构性用工矛盾。
  伍晓松说,要推动“新黄石人”计划、“才聚荆楚·智汇黄石”工程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加大企业招工、稳工补贴力度,助力企业在加大人力资源保障的同时,“稀释”高涨的招工、用工成本,为企业“降压减负”。
  “要充分发挥行业引导作用,建立用工服务会商机制,统一对外开展用工服务谈判,推动行业协会制定实施用工行规、行约和服务准则。”伍晓松建议,要发挥行业自律惩戒和调处争议等作用,坚决避免因不正当竞争而形成用工“内卷”。可逐步探索共建定价机制,立足行业用工需求,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针对行业内重点企业制定统一的服务价格。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解决“留工难”
  上达电子(黄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一家生产柔性线路板和软硬结合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华为、OPPO、VIVO、小米等知名手机品牌和各类智能终端。
  在对上达电子的调研中,陈小芳委员发现,公司存在普工易招难留、技术岗位一工难求的突出问题。
  “普工一般通过员工内部介绍、网络招聘及中介推荐可满足需求。今年1至7月,上达电子员工流失率达到月均14.4%,员工的离职率高、稳工难。”此外,陈小芳表示,自投产至今,上达电子技术岗位招聘人员只占招聘人数的15%,特别是电子技术专业人员更是市场稀缺,很难直接招到合适的人选。
  受行业用工特点影响,电子信息企业一线操作岗位都实行两班倒12小时工作制,有的岗位全程站立式作业在11小时以上,如遇生产任务繁忙,还经常性加班,很多员工难以适应。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技术人才没有吸引力,一些技术工人持技待价而沽。”陈小芳表示,开发区·铁山区许多电子信息企业研发基地不在黄石,技术人才缺乏,企业不注重员工长期发展,对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针对存在的问题,陈小芳建议,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提前做好突击用工应急方案,加强内部管理,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定期组织企业生产等部门主管培训班,从业务培训、生活习惯、工作强度、薪酬体制、激励政策等方面给予新员工更多的关心关爱,平稳渡过入职前三个月的适应期,降低新员工离职的风险。同时,要加速智能化升级,普及自动化生产工艺,通过机器换人,实现从传统制造模式向现代化制造模式转变,节约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职工人文关怀,建设文化娱乐阵地,合理安排员工休息娱乐时间,充分发挥企业工会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谈力全委员也从转变企业工时制度,完善企业薪酬制度,改善企业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发表看法。“工资水平是招工留工的重要因素,一些企业因为底薪较低,员工流失率达到了月均20%。”谈力全表示,要改变以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拟定时薪的做法,建立科学合理、有竞争力的企业薪酬制度。
  谈力全建议要适当提高底薪,让员工和应聘者看得明明白白;保障到手工资水平,让员工拿得稳稳当当;完善各类奖金补贴,让员工心头热热乎乎;针对穿无尘服岗、站岗、坐岗等工作岗位“环境”的不同,在岗位工资上适当体现差异,让员工看到企业的体贴细致。
  功能划分与配套服务同频共振
  从2011年引进沪士电子以来,开发区·铁山区“无中生有”、十年磨剑,以PCB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已成长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全国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吸引了超过2万余名员工就业。经过30年的发展,开发区·铁山区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已发展成为黄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全域一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区。
  然而,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加,产业人口的聚集,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矛盾也更加凸显,特别是生活配套的滞后,交通出行不畅通、住房保障不到位、商贸业态不完善等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
  易木生委员建议,要找准园区定位,厘清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区别,抓好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划分和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共生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城市更新,进一步突出园区的城市功能,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
  “要突出项目重点,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易木生建议,要以满足园区居民消费为目标,以住房保障、文化休闲、就医就学等消费性服务业为重点,优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园区商业网点、商住楼盘等生活性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和保障性住房的修建和征集工作。要完善路网建设,畅通园区微循环、区域小循环,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增开大冶、阳新对开公交线路,延长公交线路收班时间,有效对接有轨电车站点,方便员工出行。要加快市中心医院黄金山院区的项目建设进度,提升工业园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要适当放开对开发区·铁山区餐饮、娱乐企业的准入制度,鼓励和支持商铺、商贩个性化经营,推动和引导首店、网红店建设、入驻,建设地域化、个性化、市井化的特色夜市,大力发展夜经济。
  同时,易木生还建议在重点项目和企业增设基层图书流动点,创新打造一批“企业书房”,组织“高雅艺术走基层”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进工地、进企业,丰富企业员工文化生活。
  多措并举助力学子留黄就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9至2021年,全市四所高校毕业生总数38462人,留黄就业5473人,总体留黄就业率为14.2%。其中在电子信息行业就业约1000人,占留黄就业总数的18.27%。2022年,我市本地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16583人,为历史最高,比2019年多出4579人。
  一边是毕业生数量达到历史高点,一边则是毕业生留黄就业率走低。据了解,2019年,黄石本地高校毕业生留黄就业率为16.4%,2021年则降至14.2%。
  “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难以留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本地生源偏少、文科专业偏多、价值期望有偏差等多个方面。”关华委员举例说,我市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来自省内的生源共有11447人,占比69%,但是主要来自武汉、黄冈、恩施、襄阳、荆州等地,本地生源偏少,各高校没有专门出台针对本地学生的招生优惠政策,有关单位对留黄就业的招才引智政策宣传不够深入,优势不明显。“我市产业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需求量较大,2021年我市300家重点产业链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都以理工科专业为主,但本地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文科专业明显多于理科专业。”
  面对宝贵的高校毕业生资源,如何实现为我市所用?关华建议从思想引导、宣传推介、组织领导等方面入手。
  要督促四所高校加强对毕业生求职意向和求职进展的摸底跟踪,分类帮扶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明确求职定位,开通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引导毕业生优化就业观、择业观,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实现与我市产业特色紧密结合。
  有关部门要积极面向在校大学生介绍黄石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产业规模、市场前景、企业文化、城市宜居环境等方面,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PCB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让在校大学生直观地了解黄石、热爱黄石,继而能留在黄石,建好人才蓄水池。
  要借鉴武汉、十堰经验,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的“高校毕业生留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及县(市)区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全面统筹高校毕业生留黄就业、创业工作。
  整合资源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近年来,鄂东职业教育集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站位全局,树立“立德树人、以职兴城”办学理念,树立跨界意识,深化产教融合,围绕产业链调整专业链,围绕专业链建设课程链,围绕课程链培育人才链,对接产业地图,优化专业布局,改造升级18个传统专业,新增8个新工科专业。这些专业与黄石12条重点产业链的契合度达到93.48%。
  省政协委员奚亚洲指出,尽管近年来鄂东职业教育集团与黄石电子信息企业的合作渐入佳境,但与快速发展、深入转型的产业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少难点问题:例如产教融合的广度不够,制约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制度瓶颈依然存在;学校尚不具备职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能力,难以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行业的用工环境有待优化,急需市级统筹,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奚亚洲建议引入外部PCB高端资源,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市委、市政府要加大对湖北工程职院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PCB联合(产业)学院和PCB科研合作共同体,促成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室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奚亚洲表示,通过引入广东工业大学资源,可以为黄石PCB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定制员工培训和项目化技术创新服务。
  成立PCB产业人才联盟,扩大人才有效供给。应用并推广湖北工程职院与上达电子成功的“政校行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模式,建议由开发区·铁山区政府牵头,构建“政府主导、院校主体、行业支撑、企业参与”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联盟,通过联盟章程约定各方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培训、毕业生就业、技术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责任,把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模式推广到全市电子信息企业,形成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加大政策供给和资源整合,盘活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存量。市人社局等市直相关部门要依据我省《实施“技兴荆楚”工程服务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有关要求,结合电子信息行业实际,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建立电子信息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等资金保障绿色通道,为电子信息企业和学校合作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创造条件,通过技能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加强PCB专业建设校际支持,补齐PCB高端人才培养短板。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要支持湖北工程职院办学,将“3+2”合作培养专业优先用于湖北工程职院。湖北工程职院则要集中力量,聚集资源,加快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职业本科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
  加强PCB人才培养生态建设,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在电子信息产业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创建活动,建立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等级薪酬制度,促进员工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让在PCB产业人才培养中作出了贡献的企业得到有效补偿,变校企被动合作为主动合作,优化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生态。(记者 朱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