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聚焦】幸福,从“心”出发
2022-09-15 12:55:00 来源: 黄冈日报




  幸福,从“心”出发 ——麻城市阎家河镇古城村的共同缔造故事
  这是一组来自麻城市阎家河镇古城村对比鲜明的照片——
  改造前,道路泥泞,河塘杂草丛生,岸边乱搭乱建,四处畜栏禽舍。
  改造后,烟柳画桥,河里清波荡漾,桥边古树盘桓,两岸参差人家。
  “千计万计,群众路线是第一计;千难万难,群众支持就不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关键是尊重民意、激发民力,让村民唱主角。”8月12日,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曾凤英道出了古城村从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全省共同缔造示范村的秘诀。
  六改方案,改出村民满意莲心桥
  2018年,住建部定点帮扶古城村,派驻工作队,从改善人居环境做起,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
  人居环境怎么改?群众说了算。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组织“五老”和谐会、乡贤和村民代表召开塆组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村里的老人们说,古城村的古城湾是麻城古县城所在地,原来护城河中间有拱桥,如今只剩两条夹塘埂便道。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再现当年古城风貌,村民们建议在河中间建拱桥。


  很快,中建集团设计团队拿出效果图:高高的拱桥与流水、村居、绿树相映成趣,煞是“好看”。图纸挂上墙,村民们聚拢来,边看边讨论。
  “这桥确实好看,但遇到落雨落雪天,老人小孩上上下下的容易摔跤。”80后媳妇王薇指着拱桥上的上下台阶说道。
  “有台阶的话,农用车走不了,农忙时节运稻谷还是得绕行,残疾人也走不了。”74岁的郑彭林老人摇摇头。
  “要讲实用,那就做没有弧度的直板桥,但是直板桥在美观上差了一大截。”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工作队逐条记录村民的意见,并表示:“修桥主要是方便村民,一定要把方案改到村民满意。”
  设计团队充分考虑老人、小孩、残疾人、种植户等不同人群的过桥需求,六易其稿,最后的图纸人人叫好:把拱桥的大拱改成小拱,平缓坡度,兼顾美观和实用;混凝土里植入钢筋,增加承重力,适宜农用车辆通行;桥沿路边不建台阶,桥面做成防滑平面并贴上小四方大理石,老人、小孩、残疾人的通行安全有了保障。


  在决策过程中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在建设过程中也要发挥群众力量。于是,建桥过程中,施工方优先聘请村里的泥匠、瓦匠参与施工,一些村民把家里建房子剩余的建筑材料免费送来做修桥辅料,不少妇女往工地上送茶水,更多村民参与监工,共同见证拱桥的诞生。
  拱桥建成当天,村民自发放鞭炮庆祝。结合古城村盛产莲藕的特点,大家为该桥取名为“莲心桥”。
  “莲心桥的建成是古城村共同缔造的一个缩影。”住建部驻古城村第一书记徐凌功说,不同于自上而下一揽子到底的改造,一个模子里刻画出来的东西缺少人文的关怀。在古城村,大家都参与其中,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每个人都能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为共同缔造建言,为美丽环境建设出力。
  115次塆组会,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通过“共同缔造”,古城村架起了有形的“莲心桥”,更架起了无形的党群干群“连心桥”。
  在古城村,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住建部驻古城村工作队、村干部与群众同围一张桌,就村民的小事、实事、难事讨论协商。大到村庄规划、建设、项目整合,小到打扫环境卫生、清运垃圾、庭院绿化等。
  整治人居环境是块“硬骨头”,群众支持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如何将群众思想统一到一起?
  “入户最多的一家,我去了不下26次,反反复复做工作,详细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尽量让规划和设计符合老百姓心中的样子。”曾凤英说。


  通村公路一直是村民反映强烈的事情。每到刮风下雨,要么漫天灰尘,要么泥泞湿滑,村民通行很不方便。道路两旁民房较多,有的用于居住,有的经营商店,拆迁难度大。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利用春节假期年轻人返乡的契机,走访年轻人问计问需。
  “道路泥泞,新买的小轿车开不进来。”“环境跟城里比差太远。”年轻人们透露心声,慢慢达成改造村庄的共识。年轻人做自家老人的思想工作,拆迁工作一路攻关。共拆除1460平方米69家附属建筑,拓宽路基6米,硬化刷黑路面1.7公里。
  3年多来,该村召开了115次塆组会,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引导村民从被动的“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如今全村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人人共谋共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
  村庄建好了,环境变美了,如何长效管理又是一大难题。
  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专业合作社、村民理事会成员就村庄环境治理的过程和实绩定期开展评价,评选出村民最满意的建设项目,评选出爱护环境、美化庭院、清洁家居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并在醒目位置张榜公布;对卫生意识较淡薄、家庭内及房前屋后卫生状况欠佳的农户进行帮教,帮助落实整改。建立村规民约,鼓励村民参与管理村里的公共设施、公共环境、公共绿化等,大家互相监督,养成门前卫生三包、自觉打扫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护城河边的一棵古树有200多年的历史,枝繁叶茂,是一道天然风景。从前不少村民喜欢爬到树上玩耍,影响了古树生长。该村通过开群众会统一认识,现在村民都知道爱护古树了,不仅自己不爬树,游客有不文明的行为他们还会主动上前劝导。
  “经常有人到我们这里来参观学习,我们更要把环境卫生搞得美美的,给来参观的客人留下好印象。”8月12日,正在清理杂草的村民万水枝告诉记者。
  年初以来,已有百余个考察团来古城村“取经”。采访当天,记者偶遇来自随州市曾都区的考察团。曾都区万店镇组织委员湛清泽告诉记者:“我带着问题来:怎么发动群众一起干?参观中,震撼于古城村美貌。参观完后,我将带着答案回去:凡事与群众商量着办!”
  干群同心,共谋乡村振兴产业桥
  摆在古城村面前的新课题是,在“美”颜值的同时,如何“兴”产业,让村民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移步田野,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景:蓝天白云下,稻田里绿浪翻滚,稻秆弯下腰,稻穗随风摇动,丰收在望。
  “这是村集体种植的100多亩旱稻。”曾凤英说,村两委为杜绝抛荒,便流转闲置土地种旱稻。眼下晚稻正处于抽穗期,村里购置抽水泵,从举水河抽水灌溉。村里召开院子会13场,号召群众主动参与,形成党群凝心聚力、合力抗击旱情的局面。


  拦河蓄水、疏通水渠、抬抽水机、布置水管……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们纷纷主动报名参与抗旱。
  村民郑彭林等种植户主动报名昼夜值守抽水泵,先灌溉完村集体的稻田,再引水进各家的稻田。
  除发展旱稻种植,村里还谋划着挖掘麻城古县人文底蕴,共建古城特色文化,将古城村打造成集宜居、宜业、宜游、农文旅融合于一体、生态环保的美丽乡村。
  驻古城村第一书记徐凌功说,“村里有4700亩山林,山上有水库,山下有举水河支流,非常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场。”河对岸还有4个自然塆没有通桥,生产生活要绕行4公里。建设一座大桥,是村民所盼。来到古城村后,徐凌功积极争取项目,谋划建设古城村大桥。目前,已进入评估立项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开工。
  “桥修好了,将整合两岸资源,发展富民产业。”徐凌功充满信心地说。




  【记者手记】
  “共同缔造”关键在于有效发动群众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重点、难点在于如何有力有效地发动群众,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以其磅礴之力共克发展难题。
  古城村的实践证明,有效发动群众,前提是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在修建过河桥梁、营造优美人居环境、展开厕所革命等群众身边实事小事上,古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向群众问需问计,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是发动群众的有效途径。古城村在规划阶段引导群众献计献策,在建设阶段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在使用阶段收集群众评价和反馈,在运行阶段提供群众服务和便利,让群众全方位、全流程参与村庄改造。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心语心愿】
  古城村村民、五保户张可成:
  从前村里“脏乱差”,大龄青年找对象都难。推进“共同缔造”以来,主干道扩宽刷黑,家家接上自来水,户户进行“厕所革命”。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周边十里八乡人人羡慕的“幸福村”,人人向往,先后有二三十名大龄青年成功“脱单”。
  古城村村民、小卖部老板郑家迎:
  2019年,村民商议重新修整护城河塘,需拆除不少违章建筑,我家的小卖部也在其中。小卖部是父亲守了半辈子的经营,我不舍得拆。这时候,老党员郑定平一次又一次上门来和我谈心。郑定平是村里拆除旱厕和猪圈的第一户,这些,我早就看在眼里,将心比心,党员主动带头,我家也不能拖后腿。于是,拆了违建的小卖部,在正屋重新开张。如今,环境美了,游客来参观的多了,我的小卖部生意红红火火。


  《黄冈日报》9月15日1版




  END




  责编:李奕漫|初审:叶涵莹|终审:钱芳
  来源:黄冈日报全媒体(记者叶大军 沈红星 瞿慧一 通讯员李欢 万永庄 李涛)
  图片视频:记者汪泽滋
  欢迎关注黄冈日报官方视频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