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2022-09-21 10:00:00 来源: 黄石日报
  16日,黄石市群众艺术馆的微信公众号,“文化力量·民间精彩”黄石市第三届社会文艺团队展演线上展播第二期活动对外公布,网友可以通过手机欣赏到全市优秀社会文艺团体的精彩演出。
  为加快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内容丰富、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市群艺馆、图书馆不断强化线上线下活动的深度融合,为持续推动全市文化活动数字化传播和服务注入新的活力。
  数字化体验服务呈多元化
  黄石群艺馆新馆投入使用以来,逐步配齐数字化设备设施,基本实现全馆覆盖并广泛使用。
  步入新馆,多项数字化设备覆盖全馆:一楼配有数字化体验书法台,不时有群众提笔挥毫,虽然不见纸墨,却能享受酣畅淋漓的书法过程;二楼排练厅的老师与学员载歌载舞,随时可实现线下教学与线上同步直播,让更多群众线上观看;还有专业的录播设备,可供群众预约体验唱歌朗诵录音服务。
  同时,该馆建有数字化机房,搭建完成线上宣教平台,存储非遗抢救性记录等视频内容千余条。市群艺馆微信公众号还推出线上群众文化直播课,让群众足不出户欣赏和学习。
  据悉,我市各级图书馆也已全面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全市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均具备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数字化文化传播实现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对读者免费开放的“黄石城市书房”5个,在全市建成11个分馆,28个图书流通服务点,“黄石书房”“总分馆”均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整合资源、应用、数据,提供“一站式”应用服务。同时,加载汇集分散在各分馆、流动服务点公共文化机构中的数字文化资源,形成全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云目录,实现按需下载、个性化推送。
  目前,该馆已建成一批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总量达到30TB以上,可供全市共享使用的资源达到18TB以上,包括公开课、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多媒体资源、特色资源库、黄石市图书馆政府公开信息库等7个数据资源库达2.7TB。并且依托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式服务模式广泛应用,菜单式、点单式服务实现普及,数字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方式。
  线上文艺展演活动精彩纷呈
  为了让群众更加方便快捷享受数字化公共文化体验,市群艺馆通过注册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快手、网站等形式,优化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需求征集、点赞分享、线上报名、在线互动等功能,全方位拓展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着力举办线上文艺展演和比赛、“群文云课堂”、非遗直播带货等活动。
  截至目前,市群艺馆已连续举办两年的非遗直播带货活动,点击量突破万人次,助力黄石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线上销售;“我们的节日 文化进万家”儿童书法比赛,以线上评比的形式,吸引2000余人参与投票;“当艺术遇上七夕”线上文艺展被黄石日报、黄石发布等多家市级媒体转发;“群文云课堂”以简短、精练、接续的线上培训形式,开设古琴、舞蹈、钢琴等艺术类培训课程。
  此外,拓宽互联互通渠道,市群艺馆官方网站与湖北鄂汇办APP实现互通,同步更新演出视频;在国家公共文化云板块上传活动信息、展示演出视频,将黄石本地精彩演出推向更高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线上开展了400余次优秀群文作品展演展览和文化慕课,展出内容涉及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多个艺术门类。据统计,目前已发布群文信息和动态1000余条,浏览量819万+,访客量3844351人次。
  市图书馆通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和新媒体渠道健全大数据分析系统,采用多种咨询方式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读者提供各类信息咨询及决策参考服务,上门收集各类信息需求2000余条,接待利用查询数字资源2000余次,服务群众近3万人次。特别是面向特殊群体建立并完善了残障人士阅读服务体系,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数字图书馆服务,完善少儿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向青少年儿童推送经典文化资源。
  在全球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我市以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为导向,对接大冶、阳新全面形成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体系,使广大基层群众在线上线下都能享受到各类文化大餐,促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精准,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记者 刘佳 通讯员 胡伟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