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询问
2022-09-21 11:15: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汪甦 通讯员费志清)“水”是武汉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之一。如何保护水资源、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做足做优“水”文章?9月20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水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询问会。
  会上,14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3位市人大代表分别围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水污染防治、水上污染和城市面源污染防治、流域环境治理等方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进行询问。市人民政府负责人作了综合答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及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等15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面对问题不回避、不遮掩,现场认真应询。
  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完成阶段性任务
  工业废水治理是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全过程有效监管? 在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措施和办法? 针对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提问,市生态环境局、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先后给出措施办法。
  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实施全过程有效监管,建立环境信用评价机制。对纳入“环保失信黑名单”的企事业单位,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
  工业园区是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做好园区环保工作对防治工业污染非常重要。2017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新两园”(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企业园)建设,实施环保基础项目100多项,工业园区排污管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入园企业已经由2017年的1882家增加到6702家。下一步,将强化园区环境准入和总量管控,在“新两园”星级认定中,对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园区实行一票否决。另外,落实工业园区升级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是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邹薇关注的这场攻坚战,市经信局给出“时间表”。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市沿江化工企业的“关改搬转”工作已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14个流域集中成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2015年4月我市获批国家首批海绵试点城市,7年来工作成效明显。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易金莲询问,下一步将如何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市城乡建设局积极回应称,近年来以首批海绵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1年底建成海绵城市232.31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26.25%。今年计划新建成50平方公里以上,目前推进顺利,预计年底占比可达到32%。
  “按照‘十四五’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到2025年底,5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海绵城市标准。”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急缓有序、突出重点的原则,以排水分区为单元,结合内涝防治、重点流域综合治理、老旧社区改造等,重点在汤逊湖、汉阳六湖、北湖等14个流域127个汇水分区和39个新建管控汇水分区,集中成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海绵城市点线成面,形成集聚效应,缓解城市内涝,削减雨水径流污染。同时以光谷生态大走廊、中法生态示范城、东湖生态绿心、汉江湾等区域为重点,谋划打造一批高品质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彰显区域特色,提升人居环境。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市容环境更加优美了,群众获得感更强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任伟中在调研中发现,垃圾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工作? 市城管执法委回应,目前我市有垃圾转运站57座,按照国标实现雨污分流,基本保障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顺畅。通过开展专项整治,环卫车辆达标率为95%以上。下一步,将对运行年限较长的老旧站点实施硬件对标升级改造,保障污水合规达标排放。一方面开展垃圾收运车辆源头密闭规范达标活动,另一方面强化路途“跑冒滴漏”专项执法管理,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
  擦亮武汉“湿地之城”靓丽名片
  武汉作为全球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之一,湿地资源成为承载这座一千多万人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该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全域湿地保护与修复,擦亮“湿地之城”这张靓丽名片。针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程宏刚的询问,市园林和林业局负责人应询。
  近年来,我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率先实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并实施长江大保护、“两江四岸”整治、大东湖水网治理、六湖联通、四水共治、海绵城市以及沉湖湿地修复等一批重大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施退渔还湿95万亩,退耕还湿1万亩,修复退化湿地1500公顷,疏浚巡护水道13公里,恢复湿地植被200余公顷。
  今年6月,武汉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即将在11月召开的国际湿地大会上授牌,这是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对我市优良自然资源禀赋和湿地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
  “我们将以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全域范围系统做好我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结合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城市水系治理、土地整治等生态工程,加快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和湖泊生态治理,对退垸还湿、退渔还湿后破碎化严重的湿地进行综合整治和修复,贯通环沙湖、墨水湖、龙阳湖等滨水绿道,推进河流生态缓冲带、水土保持带修复,加大小微湿地亲民生态空间的建设力度。“鼓励市民参与,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感受到利用湿地公园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更重于“效”。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综合整理专题询问意见,形成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进行交办,并加强跟踪督办。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