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新黄冈】科技成果“转”出新动能
2022-09-27 10:25:00 来源: 黄冈日报






  编者按 十年奋斗结硕果,砥砺前行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冈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踔厉奋发,面对战疫战洪战贫等严峻考验,咬定发展不放松,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加快振兴崛起,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了黄冈力量,镌刻非凡印记。
  黄冈日报全媒体推出 “喜迎二十大·数说新黄冈” 专栏,以数字巨变讲述我市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敬请关注。
  上半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7.02亿元,是2012年的100倍——
  科技成果“转”出新动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12年至2021年,全市专利授权总量达2212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81件。
  2012年以来,530项科技成果在黄冈转化,累计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74.47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完成117.02亿元,居全省第5位。
  10年间,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完成率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全省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介黄冈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科技成果转化是加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重点,探索出一条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在服务机制上,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抓科技成果转化的联动机制,为提升服务质效,全程实现网上办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成果登记,分别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最快1天。
  在服务平台上,全市建成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2家,技术合同登记站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层站点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并在全省率先组建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黄冈分平台,精准匹配各类科技创新资源。
  在全省率先开展“千企联百校”、科技副总工作,持续开展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全力以赴促转化。全市共征集技术需求近千项,通过认定的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项目441项。市农科院“长江中游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培育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成果转化模式持续创新,澎湃新动能——
  科技同兴,直接转化。抢抓武汉都市圈机遇,主动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中船重工黄冈贵金属公司、伯远生物、小驴机器人等一批光谷项目入驻黄冈市区园区,实现“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冈”。如归国专家桂裕鹏在黄冈成立湖北美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数百款产品实现在武汉研发、在黄冈量产无缝对接,产品销往全球63个国家,五年间,产值从2000万元增加到近2亿元。
  校企合作,联合开发。以“千企联百校”为载体,让企业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如,湖北鸣利来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钻头钻深由600多米提高到1758米,一举打破了该领域国际垄断,在澳洲、非洲和南美洲建立了3个销售分公司,新增销售收入1亿多元。
  紧盯市场,成果引进。通过引进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一大批企业实现改造升级,抢占发展制高点。如,湖北恒标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0万元,购买湖北大学一种环氧沥青增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一种冷拌型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等2项技术,企业配套投入研发资金152万元,成功研发出新型环保改性ABS/PC合金材料等产品。
  产学研合作,技术入股。如湖北硅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中科院北京化学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公司将产品利润的20%以上返还给科研人员,实现了企业和高校的双赢。采取委托开发、技术转让等形式转化科技成果6项,参与起草发布了多个硅烷偶联剂团体标准,拥有各类专利16项,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地,国内市场占有率近60%。这种成果转化创新之举得到市委书记张家胜的充分肯定。


  《黄冈日报》9月27日1版




  END




  责编:李奕漫|初审:叶涵莹|终审:钱芳
  来源:黄冈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红星 通讯员 李响 付从利)
  欢迎关注黄冈日报官方视频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