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人口就多一双筷子”黄石大爱夫妻收留流浪人员14年
2022-09-27 21:40:00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蔡翔 戴鼎
  14年前,在黄石市下陆区詹爱宇社区冶炼路的一处夜市摊旁边,总有一个孤独的身影蜷缩在角落中,他在等待着食客们丢弃的塑料瓶拿去卖钱。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也没人知道他来自哪里。由于语言表达障碍,附近的人都称他为“混子”。
  在此摆摊的刘汉生和徐祝兰夫妻,见其可怜,便将他收留,这一照顾便是14年。如今,“混子”在这对爱心夫妻的“旺仔菜馆”内打杂,不仅一日三餐无忧,派出所和社区还帮忙为其办理身份证和低保,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夜市摊前的流浪汉
  9月26日一早,“混子”起床后便来到位于冶炼路的“旺仔菜馆”,仔细地将几张餐桌擦了又擦。擦完桌子,他将一箱箱啤酒搬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入冰箱。因为他知道,一到中午,就餐的客人要喝冰啤酒。
  “在一起10多年了,自然相处出了感情。”提起“混子”的来历,今年53岁的刘汉生唏嘘不已。
  刘汉生和徐祝兰夫妻1993年结婚,婚后两人一直在下陆区做餐饮生意。那个时候,冶炼路住着很多工人,夫妻俩便在这里支起了一个大排档,赚些辛苦钱。
  2006年,一个身材矮小、浑身脏兮兮的男子出现在这里。他总是提着一个大袋子,在顾客离去后,穿行在各个摊位之间,拾捡塑料瓶。
  由于身上散发着异味,且有语言障碍,这名男子常常遭到夜市摊贩和顾客驱赶。在当地,“混子”是指大脑“不灵光”的人,“混子”也就成了这个男子的名字被叫开了。
  “其实他并不‘混’,只是不被关注和尊重。”徐祝兰告诉记者,当时她留意到,“混子”虽然邋遢,但从不会主动去干扰摊贩们正常做生意。
  心地善良的徐祝兰总是将食客留下的饮料瓶收集起来,主动送给他。“混子”也很会观言察色,每次在刘汉生夫妻收摊时,都会上前帮忙搬物品,这一帮便是2年。
  “混子”每天晚上帮忙收摊,让徐祝兰感觉过意不去,她总是在收摊前,炒上一大碗粉或是花饭,让“混子”吃得饱饱的。
  徐祝兰还打听过“混子”的身世,但没人知道他来自哪里,为何会流落在街头。


  刘汉生徐祝兰夫妇照顾流浪汉刘安14年。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蔡翔 摄
  心中的一份牵挂
  2008年,下陆区对冶炼路进行改造,占道经营的夜市摊被取缔。刘汉生夫妻选中了这里一处门面,租下来开了一家小菜馆,取名为“旺仔菜馆”。菜馆开业后,因为菜品分量足,价格实惠,生意一度很红火。
  “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吃饱肚子,心里一直放心不下。”由于没有了夜市,“混子”也不知道流浪去了哪里,徐祝兰闲下来时,心中一直牵挂着“混子”的吃饭问题。
  “没事的时候,你去找找吧,应该不会跑蛮远的地方去。”看出了妻子的心思,刘汉生建议徐祝兰去找“混子”,让他每天到菜馆来吃饭。
  几番寻找,徐祝兰终于在下陆街头发现了“混子”的身影,见到徐祝兰的那一刻,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咿咿呀呀说了一连串没人能听懂的话。
  “他耳朵不聋,能听懂我的话,只是不能表达不出来。”徐祝兰说,当她告诉“混子”,自己在原来的夜市对面开了一家菜馆,如果饿了可以去菜馆吃饭。听到徐祝兰的话,“混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激动地一个劲点头。
  从此,“混子”经常出入刘汉生夫妻的“旺仔菜馆”。每次吃饱后,他也会主动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你们做餐饮生意,把一个要饭的带到餐馆,就不怕砸了自己的招牌?”朋友好心提醒徐祝兰,食客见到这么邋遢的人在餐馆内,谁还敢上门?
  “我们是做餐饮生意的,多个人口就多一双筷子。好歹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能搭把手就帮一把,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挨饿。”徐祝兰说,为了不影响客人的情绪,她将“混子”带回家洗了个澡,换上了新买的衣服,再带他理了个发……
  收拾一番后,“混子”整个人看上去精神多了。刘汉生也托朋友在餐馆不远处帮“混子”找了一间房子,徐祝兰则买回了床和被子,精心布置了一番。此后,“混子”再也不用四处流浪了。


  “旺仔菜馆”包了刘安的伙食,他每餐喜欢喝点酒。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蔡翔 摄
  不忍让他再流浪
  时间长了,“混子”也把刘汉生夫妻当成了亲人。脾气倔强的他,由于表达障碍,如果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就会大吼大叫,甚至动手打人。
  “原来生意好的时候,专门请了两个服务员,后来都被‘混子’打跑了。”徐祝兰告诉记者,“混子”很勤快,在他眼里总能找到事做,他认为请来的服务员偷懒,不干事。服务员一旦闲下来,他就冲着服务员发脾气。
  一些服务员无法忍受,经常在刘汉生夫妻面前抱怨“混子”不讲道理。夫妻俩不忍心让“混子”再出去流浪,只得劝退和“混子”闹矛盾的服务员。
  采访中,记者发现,只要客人结账离店后,“混子”会迅速赶到桌前,快速将桌子收拾干净。然后再退回到厨房门口,看着刘汉生夫妻忙碌着炒菜。
  “他心里有数,知道不凑到客人面前去。”刘汉生说,站在厨房门口,有时候看到需要,“混子”总会搭把手帮帮忙。
  食客陆续离店后,是刘汉生夫妻和“混子”、服务员吃饭午饭的时间。记者看到,一盘青椒肉丝、一个青菜和一个川圆汤上桌后,“混子”熟练地从冰箱内拿出一瓶啤酒,撬开盖子后,仰起头对着瓶口就喝了起来。
  看到记者拍照时,他举起手中的瓶子,咽下一口酒后,满脸洋溢着的是开心、灿烂的笑容……
  “喜欢吃肉,特别是红烧肉和蹄膀。”徐祝兰介绍,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给“混子”做一碗肉菜。“混子”除了早餐不喝酒,中餐和晚餐顿顿要喝点酒,夏季每顿一瓶啤酒,冬季每顿喝一小瓶白酒。不光喜欢吃肉喝酒,“混子”每天还要抽一包烟。
  “衣服是我帮他买,头两年,每天给他10块钱,让他自己买烟抽。”徐祝兰说,从2010年后,她每天给20元钱,“混子”买烟要花掉一部分,剩下的让他自己买些早餐。
  在收留“混子”之初,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她夫妻是做好事,也有一些人背后议论,说他们夫妻捡了个免费的人帮她家干活。“嘴巴长在别人身上,咱们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行。”徐祝兰说。
  当成亲人来照顾
  “混子”来自哪里,还有没有家人?自从收留“混子”后,这个念头一直在徐祝兰的心中挥之不去。
  “头几年还四处打听,但没有任何线索。”刘汉生说,对于“混子”的身世,当地流传有多个版本,但他觉得最靠谱的说法是,“混子”可能是个孤儿,曾有人说几岁的时候就在下陆区流浪,靠东家一口,西家一口救济活到成年。
  打听了几年时间,没有丝毫的头绪,刘汉生和徐祝兰接受了现实,把“混子”当成亲人一般照顾了起来。
  徐祝兰在自己家中为“混子”准备了洗漱用品,时常敦促他去洗澡。每次,“混子”洗完澡后,徐祝兰都会帮他将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她还专门腾出了一个衣柜,放置“混子”的干净衣服、鞋子。
  生活方面有了刘汉生夫妻的关爱,再也不用担心四处流浪了,“混子”的脸上常挂着笑容。
  刘汉生夫妻生育一儿一女,目前女儿已出嫁,儿子在河南一所医学高校上大四,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日子过得比较安稳。
  “目前最担心是他身体出现问题。”刘汉生说,他经常说腿疼,医生检查说是左腿静脉曲张,需要做手术。
  徐祝兰说,丈夫有一个哥哥和6个姐姐,家中婆婆今年98岁,在整个大家庭中,自己家庭是最差的。虽然婆婆有哥哥姐姐照顾,但儿子上学每年需要2万多的费用。这几年,“混子”身体大不如以前,她担心患上大病,没钱给他看病。


  有了身份,有了家,刘安很开心。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蔡翔 摄
  往后生活有了保障
  “虽然‘混子’是个残疾人,但这些年来,他手脚一直都很干净。”徐祝兰说,逢年过节,她和丈夫难免要出门探望家人朋友。她给“混子”专门配了一套“旺仔菜馆”和自家大门的钥匙,并提前做好几天的饭菜,分量包装,保存在家里的冰箱中,叮嘱“混子”记得按时吃饭。“混子”从来不乱动家里其它的物品,喜欢喝酒抽烟的他,也不动家里贵重的烟酒。
  2020年底,第七次人口普查,刘汉生开始担心了起来,因为“混子”没有任何身份证明。
  “社区曾多次想办法帮着寻亲,但最终也没有任何结果。”下陆区詹爱宇社区副书记占明曦介绍,在了解到刘汉生夫妻收留了“混子”的情况后,社区立即联系了下陆区公安分局,希望能解决“混子”的身份问题。
  在寻亲无望后,下陆区公安分局东方山派出所民警入户了解情况后,在今年5月份为“混子”办理了身份证。
  “跟着我姓的,取名刘安,是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刘汉生说,今年5月12日,刘安的身份证和户口簿都顺利办理了下来。
  “7月份办了残疾人证,8月份办了低保。”占明曦说,为了帮助刘安,社区和民政部门多次到“旺仔菜馆”,核查“混子”的相关信息。目前,刘安每月能领到700元的低保补助,以后生活有了保障。
  “帮助刘安寻亲及相关帮扶工作,仍在进行中。”占明曦说,有了名字,有了身份,有了往后生活的保障,刘安似乎也意识到这些证件对他的意义。
  拿出身份证,刘安笑容灿烂。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