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 黄冈:锐意改革创新 激活发展动能
2022-10-13 10:50:00 来源: 黄冈日报




  锐意改革创新 激活发展动能
  我市召开“黄冈改革这十年”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记者周伟 摄
  10月12日下午,“黄冈改革这十年”新闻发布会在市委宣传部601会议室(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厅)召开,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郑华主持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委政研室(改革办、财经办)主要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重大成果及经验总结,市发改委、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委农办、市教育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业农村改革、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及特色亮点,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改革办:改革激发老区振兴澎湃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累计谋划推进改革项目1566项,市级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项目168项,承接实施中央和省级改革试点项目109项,取得了一批重大改革成果,5家单位和个人荣获湖北改革奖,改革成为新时代黄冈的鲜明主题。”10月12日,在“黄冈改革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市委政研室(改革办、财经办)主任盛飞泉说。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转型。建立十大先进制造业和十大农业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全员招商向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变革。以黄冈高新区为平台整合市区工业园区,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主导产业集聚。市属国企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国资国企加速市场化转型。建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1+N”政策体系。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规划建设黄冈临空经济区,唐家渡一类水运口岸、市进出口服务中心等开放平台相继建成。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稳步推进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市域治理体系得到全面重塑。制定实施《黄冈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成立全省首个行政复议局,“市长审案”被评为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组建市级五支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实现垂直管理、力量下沉。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在全省率先构建“情指勤舆”合成作战维稳体系。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立“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小区治理体系,全面推动党员下沉服务。搭建防汛抗旱等应急管理“一张网”,防汛抗旱、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强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美丽黄冈建设取得全面突破。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长江大保护行动,“十年禁渔”退捕渔民上岸改革经验全省推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黄州区被评为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出台全省首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黄冈市天然林保护管理办法、白莲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统筹推进龙感湖、太白湖、武山湖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制度机制更加完善。
  扎实推进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民生保障水平实现全面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成为全国文化建设军民融合试点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出硕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重塑,县域医共体改革加快推进,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医保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网不断织密,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得到民政部肯定。
  坚定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管党治党能力得到全面增强。建立“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构建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整县推进支部建设,分类推动农村、社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支部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施“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和“红色头雁”工程,创新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实现巡察全覆盖,全市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记者汪欢)


  市发改委: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10年来,我们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进经济领域各项改革任务有机衔接、有序联动,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10月12日,在“黄冈改革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郭鹰介绍。
  优化营商环境呈现新气象。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黄冈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出“5321”工作目标,努力实现在黄冈没有难办的事。先后出台《黄冈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狠抓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等领域涌现出近200个典型案例,13个事项获批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智慧办”“秒批”,率先推行“一业一照、一事联办”改革,率先建成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2021年度全省第三方评价排位较上年度提升5位,市场主体满意度到达99.16%。
  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探索实施PPP、EPC、EOD等项目建设新模式,积极吸引央企、国企及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能源、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投资。2015年以来,累计实施PPP项目38个、总投资466.5亿元。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超过70%。新能源装机从“十二五”时期的近乎空白到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全市已建成投运光伏、风电项目总装机313.94万千瓦,总投资约195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用足用好金融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10年来,全市共发行企业债券12只、发行额125.5亿元。今年已为362家有用信意愿的白名单企业授信15.1亿元。今年6月30日,湖北强大包装实业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打破23年来黄冈没有企业上市的局面。
  科技体制改革催生新动能。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副总计划、科技特派员计划,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新路子。组建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蕲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获批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省级孵化器30家。累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1000余场次,分别获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星创天地6家、19家、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十二五”末的130.46亿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255亿元。
  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黄冈抢抓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都市圈重大机遇,全面融入武汉都市圈。一体化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全面融入武汉“1小时通勤圈”。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不断创新,与武汉光谷紧密协同,合作共建的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中国光谷·红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已全部纳入都市圈十大重点工程;与花湖机场全面对接,临空经济区B型保税物流园、进出口服务中心、顺丰培训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黄冈与武汉都市圈企业签约落户亿元以上项目50个、协议投资额462亿元。公共服务同城化水平不断提升,武汉都市圈“一圈通办”事项达到410项,全市23家景区加入武汉都市圈旅游年卡;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6.43万人、金额6.15亿元;办理都市圈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726笔、金额2.41亿元。 (记者汪欢)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
  “近年来,我市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以‘互联网+放管服’、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等为重点,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结出硕果。”10月12日,在“黄冈改革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选明说。
  深化简政放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审批服务持续规范。2020年全市发布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现同一事项全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目前市级事项1038个,县级平均1308个,镇级平均174个,村级平均69个。服务延伸不断推进。先后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8次,取消事项289项,承接下放和委托事项153项,调整事项159项,完成121个事项延伸基层,方便群众就近办。企业准营更加便利。常态化推行企业设立、涉税办理、水、电、气、网报装等11个事项一口受理,0.5个工作日办结,并赠送5套印章。个体户登记实现“秒批”,截至9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697932户,居全省第2。在19个行业实现一证准营。项目审批提速明显。政府投资工程、社会投资工程、一般工业项目的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60、40、20个工作日,申请材料减少60%。持续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共取消证明事项341项。“黄冈市创建无证明城市”入选湖北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更加公平市场环境。监管行为有规则。全面清理部门监管事项,明确市级实施目录951项,县级通用目录1196项,乡镇(街道)指导目录115项。通过“双随机、一公开”防止随意执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06个事项纳入抽查范围,联合抽查占比70%以上,基本实现上一次门查多项事。监管效能大提升。利用全省“互联网+监管”平台,全市共归集监管行为数据300余万条,为全市44.06万家企业建立数据档案,实现精准监管和对监管的监管。监管执法有温度。制定四新经济包容审慎监管指导意见,仅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首违不罚案件583件,减免金额808.98万元,市区停车违章首处不罚案例3.2万余件,免罚金额320余万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动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执法温度。
  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一门全办”,办事不再多头跑。各级政务服务系统以推进“三集中三到位”为切入点,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企业和群众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能办理95%以上的事项。“鄂汇办”APP、12123等掌上政务普遍推广,可办理交通违章、公积金、不动产等高频业务200余项。建设了可以办理人社、医保、公积金、天然气缴费等多部门的129个高频事项的集成式自助机,现已在全市铺开。“一次办好”,办事省心更省力。通过深入推进“一事联办”“告知承诺”“容缺受理”“证照分离”等改革,强化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应用,全市审批和服务事项平均办事时间、材料分别压减85%和35%,6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记者汪欢)


  市委农办: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迸发
  “我市这十年不断完善农业农村改革顶层设计、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迸发,取得了丰硕成果。”在10月12日召开的“黄冈改革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闫吉介绍说。
  农业农村改革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市委连续十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2017年印发《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打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令枪。围绕中长期改革目标,先后出台《黄冈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黄冈市农业农村“十四五”发展规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巩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见效,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全面完成阶段性任务并顺利通过国家、省级验收,共成立4015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债务化解有序有力,共化解非经营性债务38.5亿元,2773个村债务全部清零。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1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总收益6.21亿元,同比增16%。2828个村经营性收益超过10万元;农村“三块地”改革蹄疾步稳。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提质扩面,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确权总面积753万亩,发放经营权证137.8万份。农村宅基地改革稳妥推进,印发《黄冈市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指引》,所有涉农乡镇(街道)联审联办全覆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破冰前行,建成全市集体用地公示地价体系,全面完成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更新工作;其他改革全面稳步推进。
  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迸发。新主体量效齐增,市级设立4850万元、县级配套1.71亿元专项产业奖补资金,打造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1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2家(国家级4家),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405家、家庭农场13434家、社会化服务组织2290家;新模式不断涌现,签约能人回乡创业项目3537个,探索实践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推出一批立体综合种养新模式,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4.2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达98.4%;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品牌更靓,全市“二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301个,创建国家级特优区3个。三产融合更深,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1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8个。流通网络更密,实现电商物流基地县市区全覆盖,网红爆款产品不断涌现。数字农业更智,自主研发农业大数据科技服务精准化应用平台、农业生产信息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精准服务农业产加销全环节。 (记者胡辉)


  市教育局:深化教育改革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深化改革系列会议精神和改革决策部署,着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一系列教育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在10月12日召开的“黄冈改革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兰田介绍说。
  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实现幼有所育期盼。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学前教育投入、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公益普惠性发展机制初步建立。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近3年学前教育学位增加总数超过2万个。10年来,全市幼儿园普及普惠率显著提升,全市现有幼儿园1099所,比2012年增加462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3.8%,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
  推进义务教育改革,构建优质均衡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双减”工作长效机制,坚持校内校外同步发力,课后服务收费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标准相继出台,课后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全市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压减302家,压减率93.2%)。全面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新的招考工作和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将7所市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平稳有序整体划转移交黄州区管理,市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2022年,市区4所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如期建成并顺利开学,城区义务教育学位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2年,强力推动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由9.45%下降至4.89%,让老百姓享受更多元、更优质、更普惠的义务教育。
  推动高中教育改革,助力多样特色发展。出台《黄冈市普通高中实行“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改革的实施方案》,以黄冈中学为引领,推行“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改革,先后3次在全省作经验交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市各级学校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以黄冈中学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验为蓝本,认真策划、组织开展全市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专题培训,为我市教育治理现代化向纵深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融通融合发展。2017年推动市中职集团整合改革,目前在校生超过5000人,办学运行步入良性轨道。成功创建湖北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填补湖北应急管理高职院校空白。推动黄冈职教集团改革,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50家中高职院校、企业实现抱团发展。探索“订单班、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探讨共建校企合作方式。制定《黄冈市区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留黄就业考核办法(试行)》,引导市区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胡辉)


  市委政研室(改革办、财经办)主任盛飞泉答记者问:


  记者
  问:过去十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成绩斐然,在改革推进机制和方法上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盛飞泉 答: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改革责任。全面加强党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市级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项目工作机制,形成以上率下抓改革的示范效应。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改革共识。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破、发展突围,推动改革向发展聚焦、为发展开路,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坚持集成推进,注重以点带面。谋准谋实改革要点项目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事项,有计划有步骤落实改革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抓实领导领衔的重大改革项目,整合部门力量联合攻关牵引性关键性改革项目。强化市县协同,鼓励基层探索。建立“10+3”重点改革项目推进机制,设立改革促进资金,对基层单位承担的原创性改革项目及重大改革课题予以支持。坚持严督实考,狠抓改革落实。建立改革工作月度提示制度和多方合力监督的改革督察机制。制订改革分类考核办法及细则,开展改革群众满意度测评和第三方评估,建立“一把手”述改述责制度,开展改革攻坚擂台赛等,推动形成了共抓改革的强大合力。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郭鹰答记者问:


  记者
  问:近年来,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郭鹰
  答:率先推广优化营商环境举报投诉平台二维码。实行一日一收集、一天一办理、一周一梳理。实现市场主体一键投诉、适时记录,同时配套建立问题交办制度,限时办结,极大地提高了投诉问题办结效率。
  创新方式开展市场主体评科长活动。聘请第三方机构在上一年度办事企业中随机抽取样本,对从事政务服务的科长进行评议。评议结果提供给市纪委监委和组织部门,强化结果运用,倒逼系统重构、流程再造不断优化。
  创新举办优化营商环境大讲堂。先后举办优化营商环境大讲堂17期,每期培训由市直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结合全国全省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典型案例进行授课,每期培训200多人,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选明答记者问:


  记者
  问: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作为全市“放管服”改革牵头部门,在服务“三农”方面有哪些举措?
  陈选明
  答:流程再造就近办。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全生命周期,通过县镇村一体化业务流转,推动审批服务事项延伸到镇村办理。目前已实现个体户登记、畜牧养殖、林木采伐、农村土地使用等121个事项延伸服务。
  平台下沉自助办。围绕基层群众生活全生命周期,下沉集成式自助服务平台,推动服务到群众身边。目前已布设自助机101台,共可办理社保、就业、卫生健康、养老、身故等业务129项。
  数据赋能掌上办。围绕企业和群众办理的高频事项,强化数据共享,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建设“鄂汇办”黄冈旗舰店,实现交通违章处理、不动产办理、林业服务等200多个业务掌上办、指尖办。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闫吉答记者问:


  记者
  问:十年来我市农业农村体制改革最有亮点、成效最突出的是哪一项?
  闫吉 答: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共清理核实农村集体资产275亿元,较改革前增加31.6%,确认集体成员585万人,成立具有特殊法人地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015个,通过自主经营、合作联营、投资入股方式,采用“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发展康养旅游、种养结合、物业服务等乡村产业,4年累计分红9006万元,其中集体股东分红1889万元,成员股东分红7117万元,实现集体和群众共建共享共富。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兰田答记者问


  记者
  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大力推动教联体建设,请问我市在推进教联体改革方面有何打算?
  何兰田 答:为推动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市拟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教联体建设工作。2022年底前,各县市区至少成立一个县域教联体开展试点,至2023年7月前建成示范性教联体,形成可复制经验;2023年秋季,县域10%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2024年秋季,县域40%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2025年底县域80%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通过教联体建设,实现农村学校条件持续改善、质量全面提高,城镇新建学校优质成长、薄弱学校快速提升,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学生、家长、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的目标。


  《黄冈日报》10月13日3版




  END




  责编:李奕漫|初审:叶涵莹|终审:钱芳
  来源:黄冈日报全媒体
  欢迎关注黄冈日报官方视频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