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村:荒芜的土地焕发新生机
2022-10-21 09:35:00 来源: 黄石日报
  金秋时节,沿大棋路放眼望去,开发区·铁山区章山街道龙山村农业示范园内的瓜蒌挂满了棚架,大棚内的黄瓜、茄子等各种蔬菜长势良好,半坡山上成熟的柑橘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游客赏秋景、品秋果,让这片原本因拆迁荒芜的土地生机勃勃。
  近年来,龙山村党总支将党建引领贯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过程,实现支部引路、产业铺路、党员带路、群众行路,加快推进乡村共同富裕。
  “这120亩瓜蒌,一亩收益3500元左右,年利润可达40万元。”龙山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宝山说,产业兴旺拉动地方经济,带动当地农民就业,目前已安置300多人就业。
  2017年起,由于项目征地,拆迁村民暂时异地安置,龙山村原有耕种的土地因村民回乡管理不便,逐渐荒芜。
  闲置土地怎么利用?村里决定,把土地流转种植农产品,既解决了土地闲置的问题,又可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同时,采取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策略,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建立黄石市两湖专业种养合作社。
  然而,在流转土地时,却遇到了一些阻力,一些村民担心土地流转后,土地就不是自己的了。
  于是,村“两委”干部走家串户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发放土地流转手册。在党总支会议上,鼓励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做表率,先行先试。
  “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支持村‘两委’的工作,不能继续让村里的土地荒废了。”党员刘松林第一个站了出来,承包30亩土地,搞稻虾养殖;党员冯加宝也不甘落后,承包了120亩土地,建起瓜蒌基地……
  有了党员的先行先试,村民的思想开始转变了。村民胡加年流转了自家的2亩多土地,一年收租金500多元。另外在基地务工,一年拿到2万多元。“这比原来我们种田划算多了!”记者见到胡加年时,他正在蔬菜基地一边劳作,一边咧开嘴开心地笑着说。
  一花引来百花开。2020年12月,龙山村集体全额出资成立黄石茂恒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总资金2000万元。发展以园区生活配套为主的第三产业和市民供给为导向的现代农业,投资200多万元建设高品质淡水鱼养殖基地;流转土地550亩打造高品质有机农业种植基地。公司以黄石零里生鲜、震邦生鲜、润信农产品三大实体、线上农产品销售平台为依托,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采取整棚认领、预订团购、入棚采摘、以销定采的多种销售模式,同时优化配送物流链,为城里人提供定制化服务。一年下来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
  “不能随波逐流,要种植附近没有的作物。”“咱们土壤肥沃、水源便捷,得让农业园一年四季不断果。”对于土地如何高效利用,村民们一番热烈的讨论后达成共识:分区分片规划,发展错季农业种植。
  今年开春草莓上市季,村民你转我发,主动担起线上销售重任,16个大棚的第一批草莓,成熟鲜果一抢而空,入棚采摘的游客一波接着一波,日销售额突破1万元。
  产业共谋、集体增收、村民增益。从今年端午节开始,村里就用这笔收入落实了年满60岁老人的“三节”慰问。流转入股制让产业园与村民的利益无缝捆绑,激发了村民的干事热情。
  凡益之道,与时皆行。目前,龙山村已将流转的320亩土地建设成了集种植、采摘、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让荒芜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未来,村里还将以打造乡村振兴产学研示范基地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基地和特色农业板块的建设,更大限度地发动群众参与进去,让资源变资产,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记者 张春玲 通讯员 黄亚超 刘晨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