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站“C”位,这样的乡村幸福满满~
2022-10-21 09:35:00 来源: 孝感日报




  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孝昌县小河镇仙雨砦村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加强一线协商,办法一起想,事情一起干,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不能让干部唱独角戏,村里的事还是大家说了算,今天的议事会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里话。” 在小河镇仙雨砦村大刘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金元首先亮明会议主题,引导大家畅所欲言 。
  “湾里的塘堰淤塞严重,不能蓄水保水,需要治理”“村里一些老房子影响整体美观,建议拆除.......” 议事会上,共同缔造专班成员、村干部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大家踊跃发言,现场共征集各类问题43条。
  75岁的刘炎明
  是一名退休老教师
  前不久
  他被推荐为村民理事会的会长
  “
  “村民议事都是由村委会组织、村民理事会牵头,村里的大小事情都是大伙商量着办,已经成了大家的习惯。” 刘炎明说。议事协商,共谋共建这不仅提升了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是转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
  “以群众关心的身边事以及房前屋后的小事为切入口,以理事会来引导群众对各项工作的支持,形成一个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新的治理模式。另外,理事会还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管,在后期管护上形成了一套湾民自治的方法。”刘金元说。
  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收集起来了,下一步就要按照群众的想法去办。村民反映湾里的塘堰淤塞严重,不能蓄水保水,需要进行治理,村里立即启动了塘堰清淤工作。


  “我们开了共同缔造议事会,在43条意见中,有好几条意见都是针对塘堰的清淤。为了更好地满足粮食灌溉,保证粮食种满种足,群众对清淤工程很关切,也很迫切。” 刘金元说。
  “清淤非常得民心,我们要监督这个工程,把它做好,把所有的群众发动起来,把环境保护好,把村庄管理好。”村民刘炎明说。
  在治理塘堰的同时,仙雨砦村征求群众意见,环绕塘堰规划打造休闲广场和小公园。在大刘湾中间,有4间青砖瓦房,紧挨着大塘,按照规划,要拆除这处旧房子。村民理事会、村“两委”干部通过与村民刘仲敬、刘晓明做工作,同意将自家的山场让出来,使得旧房子户主刘亮有一个还建的地方,刘亮积极支持村里建设,同意拆除老房子,让出自家宅基地建公共活动场所。


  “我的是个老宅基地,房子在湾中间,我想让出来建广场、做绿化,把村庄建设得更美,为村里做一点贡献。”村民刘亮说。
  “ 村里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缺什么补什么,建文体广场,让群众有议事的地方,也能一起开展文体活动,这些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有的村民甚至无偿把自己的房子捐出来给村里。随着村庄的发展,以前的坟地影响现在的村庄规划,跟村民做了工作后,他们也是无偿的把坟迁了出去,为整个大刘湾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刘金元说。


  随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深入推进,塘堰清淤、村庄环境整治、房屋拆迁、迁坟腾地等工作有序开展,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基层化解,做到了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村民们的参与感、自豪感大大提升。


  “村里把环境搞好了,我们会积极响应,共同监督,共同维护。”村民刘小虎说。
  “以前搞建设的时候,村民的参与度不高,知晓率也不高。现在村民对整个湾的事会多商量,有事好商量,群众有了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刘金元说。


  在共同缔造活动中,仙雨砦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村民想要的”和“村里想干的”有机结合,变“要我干”为“一起干”,引导群众参与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中来。
  在“共同缔造”理念的指引下
  大刘湾的党员群众
  走出了一条自我参与、自我管理
  自我受益的良性循环之路


  大刘湾还通过号召村里“四有人士”捐赠、三江航天定点支援、省市县政协委员爱心募捐和村民自筹等方式,计划建设一个幸福食堂,为年龄偏大、无人照料的老人提供生活方便。目前,幸福食堂已经启动装修。
  “我们共同缔造工作专班自入驻仙雨砦村以来,与村‘两委’、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一起同吃同住,坚持入户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共商共谋,逐步进行解决,目前共收集群众意见40多条。下一步,按照‘先急后缓、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将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共建活动,共同打造大刘湾幸福生活家园。”孝昌县政协驻小河镇仙雨砦村大刘湾共同缔造专班成员仇国镜说。




  来源:孝感日报 孝昌融媒
  制作:焦志新
  出品:孝感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