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澴河记事 | ​“西湖桥大变样了”
2022-11-16 20:50:00 来源: 孝感日报








  “西湖桥大变样了,水也清凉了。 ” 去 年冬天西湖桥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顺利完工西湖桥迎来了重生


  徐水生曾去过一次西湖桥,彼时脏乱差,即便悠远历史传说,也让他质疑真实性,之后再没去过。
  听说西湖桥生机焕发,又拨动了他的心弦。按捺不住激动与期盼,他特意前去寻访,想认真去聆听一回鲜活的历史。为此他四处打听,寻到了81岁的刘凤香老人当向导。刘凤香已是满头银发,有些耳背,说话声音洪亮,受到邀约欣然应允。 自槐荫大道步入环城路 进西门外正街一路前行在刘凤香老人的指引下一座石拱桥映入眼帘这便是西湖桥


  桥东面立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西湖桥的历史。桥西南边立着一棵参天大树,早春时节还未染绿,伸向天空的枝干依然可想象得见其绿荫如盖的样子,与桥相映成趣。
  沐浴着初春上午的阳光石板桥上的脚步声、车轮声格外清脆人来车往自有一股清浅烟火味
  一位中年男子蹬着自行车,纵声歌唱着迅疾驶过,唱的是周杰伦的《菊花台》:“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那穿着是市井的,那歌声却是把伤感的流行歌曲唱出了发自内心的快乐,徐水生禁不住微笑着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街巷远处。
  这时,一位中年女子骑着自行车,到桥这头刚买了菜要回去,骑到桥那头忽然“哎哟”一声停下来,一众人喊着“莫样咧”都围过去帮忙。仅仅是一二十分钟,徐水生便对这里产生了莫名的亲切和好感。
  西湖桥因西湖得名说西湖桥,就不得不先说西湖然此西湖非杭州之西子湖
  清光绪《孝感县志·封域志·水》有载 :
  西湖,在治西北五十步,有数十顷。春夏水泛,流光潋滟,远岫映带,亦一佳胜地也。湖畔故有神鼎阁、明月台,每际良辰,揽胜之士群集其间,望平湖、古阁,莫不洒然神怡。而云含古寺,雨入前村,景物可比西子湖云。
  好一派烟云渺渺水茫茫气象。温柔时,潋滟流光;暴躁时,又令人恐惧。嘉靖十九年,西湖水涨,城倒塌,知县汪克思筑堤隔断西湖水。流入城内的湖水形成池,曰汪公池。清朝时,西湖所在处,亦是荒烟茂草,不可复识。更遑论今日,更是无寻踪迹。


  西湖消失,西湖桥历经变幻,留存至今。
  西湖桥始建于宋,原为便桥。《孝感县志》载,明正统四年(1439年)知县罗勉建石拱桥,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京卫经历彭春华重建。
  清末民初,西湖桥损毁严重,民国十六年(1927年)孝感县城富商刘祥盛等领衔捐资重建,留存至今。桥长29米,宽6米,桥体为单孔半圆拱形石桥,长14米,宽3米,孔跨4米。
  时至枯水时节,桥下仅有一滩浅水。然在水涨时节,桥的倒影与水上桥洞合为一体,恰似一轮美丽的满月,曾是老孝感著名景观之一。古澴川八景之一的“西湖酒馆”遗址就在西湖桥畔
  宋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方舆胜览》记载了这段历史:宋太祖微时游于此,渴,索酒村姥,姥曰:“权禁甚严,此私酿也。”密与之金,不受。太祖受命后,特宽西湖酒禁,仍置万户酒馆。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早年曾浪游楚地,路过孝感西湖酒馆时,又冷又饿,准备到酒家喝几杯。因年岁饥馑,战乱频繁,朝廷严禁民间酿酒。酒馆老板见来者气宇不凡,冒着犯“酒禁”的风险,拿出私酿招待了赵匡胤。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了大宋开国皇帝。对于当年在孝感西湖酒馆的往事,他未忘旧情,特颁诏书,取消西湖禁酒。后来宋太祖还特地巡幸孝感,并题诗“高馆临湖旧业荒,青帘市岸指垂扬。金舆玉辇无消息,犹想当年酒瓮香。”
  地方官绅为了纪念天子巡游,在西湖桥东头修建了一座高约5米的牌楼“帝子停骖”(即皇帝曾在此勒马停车)。
  自此
  “西湖酒市”复兴,沿传千年
  明代时,孝感进一步扩建了
  西湖桥和酒楼
  清乾隆年间
  还在西湖桥头立了一块
  “宋太祖沽酒处”的大石碑
  便是“西湖酒馆”遗址
  河水静流,岸柳依依,宁静古雅。后来,诸事纷杂,桥栏残缺不全,桥面破损塌陷。两岸杂草荆棘丛生,垃圾倾倒。清水,已是浑臭污浊。满目疮痍,古迹蒙尘。


  2020年4月22日,孝感市西湖桥黑臭水体整治项目现场。
  老澴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后西湖桥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也开工了重点对西湖桥开始保护施工生机再现,古迹焕彩




  来源: 孝感日报 作者/云起 图/侯伶俐 晏美华 《孝感(孝南)民俗文化丛书》 制作:盛为华
  出品:孝感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