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6日讯(记者秦孟婷)近日,第二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20多位专家在云端相会,围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话题展开交流。与会专家认为,武汉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建设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争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区”写入了武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与会专家表示,“长江文化”随着“国家文化公园”进入国家战略,并成为全国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一系列重要研究课题正在铺开。
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学标提供了一组数据:湖北已资助了60多项相关课题,目前已编发15期智库评估报告,一大批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已转化成党和政府的决策依据,并成为国家和湖北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编制依据。
专家们表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武汉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长江水利委员会研究员周明认为,汉口水文站是全国最早设立的近代水文站,应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钟晟表示,“三大名楼”流传千古,并且超越了本身的物理空间形态,这给当代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提供了启示。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薇认为,系统建好长江自然和文化资源库的工作十分紧迫,基础工作做好,才能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弘扬好。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池心怡透露,目前用现代技术复原茶马古道,发现它沿长江支流河谷分布,应被纳入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保护之中。
“水”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大关键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张先锋认为,“武汉是长江地理和生态的中心”,从水生态的角度来衡量,武汉的资源禀赋在国内不可多得。武汉拥有全国乃至全球专门从事淡水生态、水利和桥梁等研究数量位列前茅的研究机构、领军人物、重点实验室,武汉建设首批水生生物国家级保护区,众多世界著名大桥桥梁的设计均源自于武汉。
张先锋还构想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大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那里有长江大桥、龟山电视塔、彩虹桥、蛇山、黄鹤楼、龙王庙等,主体建筑结合光影AI等现代技术手段,虚实结合,恰能打造一处‘长江之门’。”
研讨会由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市社科联、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和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