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武汉实践
2023-01-04 09:35:00 来源: 长江日报

“当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哪知道人大代表马上就回复我了!”不久前,回忆起家门口扫码加上市人大代表微信,解决了小区外墙渗水的烦心事,汉阳区新城春天里小区居民何国华仍感慨万分。

在该小区门口,挂着“民情民意联系点”公示牌,居民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就能添加市人大代表的微信,百姓“码”上反映,代表线上联系推动,把居民身边的“小事”办成、办好。“有事您扫码,代表‘码’上办”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依法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武汉品牌,人大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将开门立法贯穿立法全过程

让每一件法规都适应改革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所盼

“推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2022年11月23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武汉市养老服务条例》,对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等作出明确规定。

“社区养老服务很重要,但相关配套和场地如何来保障?”在《武汉市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过程中,不少市民提出这样的疑问。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经过高效沟通协调、科学研究论证、细致度量把握,“新建住宅项目应当按照每百户不少于三十平方米,且单处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三百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最终被写入条例之中。

这无疑是一个更精细又饱含温度的条款,“每百户不少于三十平方米”等数字的背后,是一份真挚而深厚的为民情怀。

说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形式创新,绕不开《武汉城市圈公共交通一体化促进条例》这件具有“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协同兄弟城市充分考虑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瞄准市域之间交通衔接的痛点、难点,做好立法上的“加减法”,从小切口发力,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区域协同立法实现破题开篇。“和而不同”,立出了地方特色。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制定和修订《武汉市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武汉市献血条例》《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对武汉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8件法规开展立法调研。

这些条例在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载体的民意直通车作用,召开立法调研座谈会、论证会20多次,邀请立法顾问及相关领域专家62人次,通过实地调研、论证咨询等,最大程度汇集各方面“最真实的声音”。开门立法,让每一件法规都适应改革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所盼。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由10个拓展至19个,实现各区全覆盖,“立法机关多跑路、人民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

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

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法律法规有效实施

“如何加强工业污染源全过程监管?”“怎样更大力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2年9月20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水污染防治”专题询问会。2个多小时的专题询问,14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3名市人大代表提问直截了当、直奔主题,从制约瓶颈到难点要点,直击工作要害。

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应询,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客观查摆不足,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措施。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打出监督“组合拳”,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执法检查、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法律法规有效实施。

比如,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深入走访企业、港口、工地等现场,开展专题调研30余场,听取有关部门、企业、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全面梳理问题,督促改进工作,努力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

“乡亲们跟着你们发展特色产业,收入怎么样?”在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中,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法律条文,坚持问题导向,每到一地详细查看,实地了解法律实施情况。

督办大会议案,是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比如,围绕督办《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助力武汉高质量发展案》,年初,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报告;年中,组织专项视察,督促推进议案办理进度、提高办理质量;年末,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在人大的监督和政府的努力下,凝聚代表智慧和力量的大会议案落地见效。

“三进”活动激发代表履职新动能

一批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每次上下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现在多了100多个停车位,对家长们来说真是个好消息!”武汉碧桂园学校校外停车场项目座谈视频会上,一位学生家长点赞人大代表“办了一件贴心事”。

代表“三进”活动中,汉南地区的人大代表了解到群众反映的学校交通拥堵问题,连日开展调研,形成代表建议。汉南区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协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仅用35天,校门口增设百余停车位,彻底纾解停车难。

2022年是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人大代表“三进”活动的第三年。一年来,全市297个代表小组、116个专业小组开展活动4900多次,提出工作建议3600多条,形成代表建议770件。随着“三进”活动走深走实,一批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在市人大常委会统筹指导下,各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互联网+”新模式,拓展代表履职平台。

“人民议事厅”“代表直通车”“楼宇代表联系点”“家门口的‘代表码’”等多个特色品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不断向群众身边、企业园区、网络空间拓展延伸。充满烟火气的基层民主形式,拓展了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极大地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人大代表,履职为民。一年来,500多名市人大代表紧扣全市工作大局,聚焦民生关切,提出涉及经济发展、城市更新、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建议413件。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这些代表建议全部按期办理并答复代表。

全面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功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建成各类公园102个、绿道100公里;启动建设218个美丽乡村;新增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90个……这一年,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推动解决了一批事关发展和民生的突出问题,奏响了代表依法为民履职的时代强音。

(长江日报记者高萌 通讯员费志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