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U23 、“扶”U21,中超改制路在何方?
2023-02-09 11:15:00 来源: 长江日报

日前,中国足协在香河国家队训练基地召开2023年职业联赛俱乐部负责人会议,这也是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负责人在新赛季开始前的一次重要峰会。峰会上针对三级职业联赛作出了若干改制,如升降级制度、主客场开放等等,但引发球迷较多议论的无疑是新赛季中超将取消U23球员始终在场要求,改为各俱乐部需至少报名5名本俱乐部注册4年以上的U21球员。

“废”U23,“扶”U21,旧政是怎么回事?新政又将路在何方?消息发布一天多,网络上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而在长江日报记者看来,足球运动的发展自有其内在规律,对于年轻球员的帮扶,是否需要用“揠苗助长”的形式?又或者政策上的倾斜与调控是否一定要用在职业联赛赛场上?这一切都还需要用事实去验证。

要想搞清楚“U21新政”,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出台于6年前的“U23政策”。2017赛季初,中国足协对中超联赛作出一项改制,即每支球队每场比赛必须有一名U23球员出场。所谓U23球员,指的是年龄在23岁以下的球员,而这项政策的初衷无疑是用行政的干预来保证年轻球员能在中国顶级联赛赛场获得锻炼机会。

然而,这项“U23政策”在第一次亮相时便引发了轩然大波。那时的2017赛季中超揭幕战中,22岁的王峤身披辽宁沈阳开新战袍先发出战,仅踢了16分钟,就被换下场。

可以说,时任辽宁队主帅马林的那次换人,充分诠释了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知道,在足球比赛中,绝大部分情况下参赛双方都不会在上半时(45分钟)作出换人调整,更何况仅仅踢了16分钟就将一名首发球员换下,如果这名球员不是出现受伤无法坚持比赛的情况,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有趣的是,在网络热议中,尽管相当一部分球迷从“狡猾”的角度抨击了马林的那次换人,但也有一部分球迷提出,如果那些U23球员确实不具备在中超联赛中出场的能力,只是因为行政干预而必须出场,那早早被换下也无可厚非,不应该去责怪俱乐部或者主教练“玩狡猾”。

一转眼6年过去了,尽管外界对于“U23新政”的议论从未中止,中国足协也对这项政策作出了数次改动,如2018赛季调整为中超各队U23球员上场人次需与外援上场人数挂钩,2019年调整为每场比赛每队场上的U23球员不得少于1人,但却依旧未能阻止闹剧的一次次发生。上个赛季,大连人因未执行U23政策被判负,被扣了3分。

事实上,尽管这项旨在帮扶年轻球员的政策依旧被执行了6个赛季,只不过遗憾的是在这项政策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们依旧无法在国青、国奥等年龄段的亚洲比赛中为中国队赢得荣誉,更别说入围世青赛、奥运会了。

如今,这项伴随着极大争议的政策终于成为历史,而在U23政策取消后,中国足协、中足联筹备组作出新的规定,中超球队需报名5名以上U21球员,且球员必须在本俱乐部注册4年以上。中甲联赛报名U21球员同样为至少5名,本俱乐部注册4年以上,而且1名U21始终确保在场上比赛。中乙联赛报名U21球员至少5名,本区域球员5名,1名U21始终在场上。

此外,从2024赛季开始,各家中超俱乐部必须派队参加U21联赛,并将此作为准入条件之一,中甲、中乙俱乐部鼓励参加U21联赛。值得一提的是,呼声颇高的“U21打中乙”也终于成为现实。2023年U21联赛优胜球队,将升级至2024年中乙联赛,并以俱乐部二队形式参赛。这对于重视青训的俱乐部来说无疑将是一大利好。

从上述改制可以看出,中国足协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揠苗助长”的危害性,因此在中超联赛取消了“年轻球员强制出场”的政策,从而在相对低级别比赛中去推行。但这个门槛是否应该设在作为二级联赛的中甲联赛上,又或者需要再往下调,这就需要用事实去检验了。但无论如何,年轻球员需要的是大量的比赛来锻炼和成长,而这样的比赛又不能是他们能力无法驾驭与胜任的,毕竟根据足球自有规律去成长才是最符合现实的,如果真有梅西、C罗那种17、18岁便能在豪门联赛中崭露头角的年轻才俊,相信他们也一定不会被埋没。

(长江日报记者马万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