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专啃硬骨头,咱村这群年轻人是“拼命三郎”
2023-03-04 20:59: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4日讯 2日上午,江夏区湖泗街王通村村民再次集合,开心地将豆腐角、合菜面等当地美食分装进包装袋,村里的第一批预制菜样品由此诞生。

夏铁湾村村民徐兴全,看着村两委的几位年轻人感叹不已,5年前大家聚集在一起是扯皮,这次大家却是一起来干事的。

王通村曾因土地纠纷问题,村内矛盾重重,村民聚在一起常带着“怨气”。2018年,平均年龄28岁的3名年轻干部在王通村正式上岗,成为那届江夏区最年轻的村干部队伍。

他们专攻村湾治理“难点”,与村民共同努力,让王通村成为环境美、人心齐的区级文明村。

从小事、急事做起

从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做起

见到王通村村支部书记、主任胡世林时,他用当地方言将王通村113户常住人口情况说得一清二楚。“说方言接地气,这是我基因里自带的技能。”

2018年底,31岁的胡世林看到村里的情况心中着急,在区直部门工作的他主动申请,要回到自己生活长大的王通村,参与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一同报名的,还有由江夏区委组织部统一招考并在基层村级党组织工作培养的两位90后后备干部黄浪和饶欢。

当胡世林脚踩着泥巴踏入村内,很多村民看着熟悉的年轻面孔,都要找他反映情况。

“你们不用来,我们会到你们家里去。”为尽快摸清村里的情况,胡世林他们三人到每家每户里走访,和村民说乡音聊家常。

村两委的3位年轻人闲暇时会欣赏村民的二胡演奏。记者栾嘉雯 摄

彼时,因土地矛盾,迫切寻找解决方法的村民,都带有期待的眼神,迎接着三名年轻干部。

新一届村两委走马上任,面对村民明确的诉求,第一件事就是要攻克“土地问题”这块硬骨头,而这首先需要村民们的信任。

2019年10月1日,正值国庆70周年。村两委的3位年轻人一商量,决定将集中收看活动搬到村民家里,这样更接地气。胡世林回忆,接到通知的村民很兴奋,那天在观众去之前,他就将电视机搬到院子里,牵好了电线,还在门口挂了国旗。

村民们坐在一起,看着屏幕里举行的仪式,很认真也很安静。“缓解干群关系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胡世林说,这是一次潜移默化的转变。

通过一家一家的走访,耐心细致的政策解释和思想工作,“土地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村民不是不支持村两委,而是对我们日常工作理解有偏差。”从小事做起,从急事做起,从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做起,是三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方法。

“几位年轻人执行力强,肯吃苦效率高,能沉下心来向村民‘请教’。”湖泗街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刘剑说,这届村两委坚持每天下村湾,如果发现村民在从事生产,就会顺手送袋化肥;村民出行不便,就给他们送来新鲜蔬菜;污水排不出去,那就帮忙挖条水渠……

村支委黄浪主动联系各单位,帮助村里的精准扶贫户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为处理村内急事,回来的路上险些出车祸,车辆也差点报废。

在一点一滴的“小事”里,村内的争吵声开始慢慢消失。王通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让综治管理工作有效运行,村民逐渐对三人敞开心扉。

大家齐心,其利断金

村民让出“寸土寸金”的土地

村民为即将修建的小庭院松土。记者栾嘉雯 摄

在夏铁湾里,有一块约100平方米的便民广场,阳光充沛时,附近的村民会开着三轮车,将谷子运到广场晾晒。

“这里几年前还是荒地,便民广场和路都是新建的。”村民徐兴文说,之前村里也想过要修,但挖掘机甚至都开到了现场,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启动。

村两委来到夏铁湾,就下定决心,村里要发展,必须修路。

胡世林向村民徐兴刚提出了修路想法,没想到,十分钟后,徐兴刚就将自己刚种下一个月的小树苗,从土里刨出来扛到肩上,准备移栽到别处。

“这个事情我相信胡书记,为了大家以后生活方便,我愿意无偿提供自家土地。”在村两委以及徐兴刚的带动下,徐兴猛、张正如等其他村民也纷纷让出面积,移走苗木,整个过程零纠纷、零补偿。施工时,党员徐龙华顶着大太阳,现场指挥协调。

“便民广场的修建解决了以前的停车难问题,生产作业路的修建,让村民种植十几年的树木得以出售。”胡世林说,村民们主动“让利”,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还为他们带来了直接效益。

如今,顺着便民广场往村支部走,一排排农房将成为手工作坊,为村民们带来收益。

“村里留守老人多,让老人充分发挥传统手工技艺,我们谋划制作豆腐角、合菜面、蒸鸡汗等湖泗特色风味预制菜。”胡世林介绍,回乡能人徐兴全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丰富,现在是预制菜的技术总负责人,村民做成的所有产品都要交由他把关。

“将村湾特点变为发展优势,村两委带领村民忙活着同一件事,现在人心更齐。”刘剑说。

钱包鼓了,心情好了

村湾生活有了新变化

2日上午,村民胡本林走进王通村老年活动中心,拿起桌上的二胡,坐在板凳上边演边笑,这段乐曲不仅是演奏给其他村民的,也是他愉悦心情的最佳“疗法”。

担任村妇联主任的饶欢说,路通了,村民的钱包鼓了,精神生活也跟着“富裕”起来。“大家每次来村支部路程太远,考虑到安全问题,村两委去年开始谋划着新建活动场所。”

约8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位置适中,村民们一起动手将其改造成为老年活动中心,“共享厨房”里添置了烟、灶、锅等炊事工具。房间内,按摩椅、电风扇、影音等娱乐设备一应俱全,不少来自村民捐赠。

饶欢又采购了锣、鼓、腰鼓、唢呐等乐器,放在老年活动中心外约100平方米的室外彩钢棚下,村民可以一起唠家常、跳广场舞、举办志愿理发活动……

王通村举办志愿理发活动。通讯员姚婉婷 供图

村民夏正雄告诉记者,他每天都把自家“收拾得跟宾馆一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最近他还计划修个小庭院。“三个‘娃娃’上任前,我外出十年回来,村湾都没有啥变化。现在我如果离开一个月再回来,就会发现湾里又变样了。”他说,看着村里的路通了,有了活动场所,自己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去年,王通村村两委换届,三名年轻干部选择继续留任,村民选举全票通过。

“我们三个都是王通村人。”在王通村任职工作实事录中,胡世林写道,在本应奋斗的年龄不应该选择安逸,事实也证明年轻干部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值得!

(长江日报记者栾嘉雯 通讯员赵姗 姚婉婷 蔡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