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技术方案(第七版)的通知》,明确高校、中小学不强制要求师生佩戴口罩;托幼机构幼儿在园期间不佩戴口罩,教职员工在园期间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
高校要建设健康驿站
高校要建设高校健康驿站,按照在校师生人数和防疫需要科学配置床位数,配备足量医护和服务保障人员、防护物资、医疗药品和器材,按需为校内轻型病例提供照护、临时健康监测或适当对症治疗。建好管好用好在站学生健康观察、日常巡察、发热接诊、分检预警电子台账,细化学生入站、出站临床病情识别和及时转运就医等关键环节,强化在站服务管理,提高健康驿站建设质量,确保健康驿站安全有序规范运行。
区分场景、人群和疫情情况科学佩戴口罩。 开学后,师生在校期间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意愿选择是否佩戴口罩。校内医务、餐饮、宿管、快递、安保、保洁等工作人员上岗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师生员工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应尽快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就医排查,若为阳性,应暂时居家或在高校健康驿站对症治疗,直至康复,不得带病工作或学习;若为阴性,在校期间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直至症状消失。师生员工离开学校后,按照当地社会面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科学佩戴口罩。如当地出现疫情流行,恢复师生员工校内佩戴口罩的防控措施。
鼓励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师生员工进行1剂次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鼓励感染高风险、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和免疫力低下师生以及60岁以上老年教职员工,在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满6个月后,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
中小学要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就餐场所合理分配空间,师生适当错峰就餐。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做好就餐区域桌椅、地面、餐(饮)具和炊具的清洁消毒,及时收集和处理厨余垃圾。开学前重点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性、饮水设备设施清洁消毒等,核查食堂员工健康体检证明有效期、确保符合要求。
区分场景、人群和疫情情况科学佩戴口罩。 开学后,师生在校期间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意愿选择是否佩戴口罩。学校校医、保安、保洁、校车司机和食堂工作人员等上岗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师生员工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应尽快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就医排查,不得带病工作或学习;若为阴性,在校期间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直至症状消失。如学校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该感染者所在班级学生、与该感染者密切接触的师生员工应连续5天佩戴口罩,做好健康监测;提倡其他班级学生、老师佩戴口罩。师生员工离开学校后,按照当地社会面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科学佩戴口罩。如当地出现疫情流行,恢复师生员工校内佩戴口罩的防控措施。
学校按要求配齐配足专兼职健康教育教师,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帮助师生员工掌握传染病防控基本知识和技能。
托幼机构加强保健室建设
托幼机构开学前,要充实防疫物资,加强保健室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健康观察室,位置相对独立,为有发热等症状的教职员工和幼儿提供临时留观。做好儿童和成人口罩、抗原检测试剂、洗手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脉搏血氧仪等防疫物资储备,专人管理,规范正确使用,定期检查,确保物品在有效期内且存放安全。配备足够数量的盥洗设施和洗消用品。畅通安全可靠的应急物资保供渠道,确保应急状态下物资供给充足。对园内重点场所、公共用具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做好垃圾清理,对门把手、扶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落实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间等生活、保育室内场所及公共场所通风换气制度。
区分场景、人群和疫情情况科学佩戴口罩。 开园后,幼儿在园期间不佩戴口罩。教职员工在园期间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意愿选择是否佩戴口罩。托幼机构园医、保安、保洁和食堂工作人员等上岗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教职员工和幼儿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应尽快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就医排查,若为阳性,应暂时居家对症治疗,直至康复,不得带病工作或入园;若为阴性,在园期间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直至症状消失。如托幼机构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该感染者所在班级幼儿、与该感染者密切接触的教职员工和幼儿应连续5天佩戴口罩,做好健康监测;提倡其他班级幼儿、老师佩戴口罩。教职员工和幼儿离园后,按照当地社会面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科学佩戴口罩。如当地出现疫情流行,恢复教职员工园内佩戴口罩的防控措施。
加强对感染康复期的健康指导,引导做好康复期的健康管理。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通过多种形式面向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咳嗽、打喷嚏的遮挡方法,培养幼儿养成勤洗手、讲卫生、讲礼仪的良好习惯。
(来源:教育部官网、北京日报等)
大武汉
● 今天9时,武汉30万张免费门票开抢,包括东湖樱花园、黄鹤楼公园、知音号等33个景区。
● 武汉大学正式揭牌成立天文学系。
● 湖北省公开招聘11653名中小学教师,明日起报名。
● 东风轮毂驱动乘用车全球首发。
● 武汉蓝电IPO过会北交所,成为光谷今年第一家上市企业。
武汉蓝电。图片源自企业官网
● 武汉首批15个行政立法基层联系点授牌。详见>>>
● 武汉都市圈新增4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详见>>>
● 60万株郁金香开了,武汉植物园摇身变为郁金香花海。
记者陈静茹 高文举 实习生陈进宇 制作熊璐 审看周琛
● 金色花海“踏浪”来,第二届五里界油菜花节今天开幕。
● 青山公园早樱开了,不久将迎来盛放,1000多株樱花可免费观赏。
记者胡冬冬 摄
● 今晚,新编历史话剧《屈原》将在洪山礼堂首演,带来全新解读。
● 选购电动自行车时要注意什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示广大消费者>>>
● 今天白天昼夜温差大,有阵风5级,记得及时增减衣物。详见>>
全中国
● 我国成功发射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
新华社发(汪江波 摄)
● 我国牵头制定端边云协同技术国际标准。
● 我国首个长江江豚、中华白海豚智慧监测平台建成。
● 教育部、中消协提示:校外培训有风险,报班需谨慎。
●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建立健全“双减”督导工作机制。
● 中消协等倡议:鼓励线上点餐推出“菜量自动提醒”功能。
● 2023年中国足协超级杯将于4月8日在杭州举行。
● 什么样的大熊猫能留洋?64只大熊猫旅居海外。详见>>>
环世界
● 美联储公布新融资计划应对硅谷银行破产事件。
● 美国高盛集团预测,鉴于银行系统压力,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本月不会加息。
● 美国又一家银行“签名银行”被监管部门关闭。
● 韩美启动大规模联合军演,民间团体集会抗议。
● 由于法国环卫工人罢工,巴黎街头堆放的垃圾数以千吨计,无人清理。
● 新研究发现,全球海洋微塑料污染物快速增长。
长江评论说热点
评论员杨于泽 制作熊璐 审看周琛
在一些国家,竞业限制首先被视为无效,然后要由用人单位证明自己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早上好
跟岁月做朋友,让目标重启,全新的一天用力奔跑!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出品 来源:长江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 编辑/音频:朱晨颖 封面图制作: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