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2日讯 “通过算法+算力,让只存在于经典理论中的模型,从实验室迅速接上产业‘地气’”,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柳朝晖介绍,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成员,他和团队长期从事湍流两相反应流模型的基础研究,而如今,流体力学结出产业果实,实实在在变成了国家急需的CFD软件,并正在武汉寻找应用场景,未来还有望最先在汉应用于汽车、船舶、航天器、医疗及集成电路等工业制造领域。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柳朝晖教授。记者高勇 摄
据了解,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被业界称为CFD软件。从航天器设计拓展至暴雨生成机制及天气预报、地下石油勘探分析、新能源风场选优等,都离不开这类软件,但目前占据我国市场的主要来自海外,这让我们的飞机设计数据、地质信息数据等,都存在风险。
前不久,工信部发布首批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名单,全国仅有68款工业软件上榜,唯独缺一款CFD软件。如今,汇集在汉高校智慧与在汉创新设施算力的PFlows,有望实现我国自主研发CFD软件的突围。
“这是一次软件与硬件的完美牵手。高性能计算确有这样的魔力,能让许多‘理论值’实现,解决业界的世界性工程难题,让‘不敢想’变成‘可以有’”,武汉超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细胞内,分子动力学得以实现,药物分子的快捷设计和优化能帮助人类药物开发,大气中,高性能计算集群将让预报员能够看到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让分钟级预报成为可能。
据介绍,武汉超算中心投用超百天已与约30家用户达成合作,在流体力学、遥感测绘、图计算、生命科学、气象气候等领域为武汉及全国产学研界提供算力支持。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黄靖茹 汪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