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手也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武汉“独臂大叔”下了36年热干面
2023-03-27 15:00:00 来源: 长江日报

26日凌晨3时许,汉阳区鹦鹉大道175号1栋,袁记红油热干面店里的灯亮了起来。老板袁汉成生起炉子,烧上开水,把要卤制的鸡蛋、干子等食材下锅后,站在案台前开始掸面。所有工序,老袁都靠右手完成。

“下一碗热干面。”4时许,老袁的准备工作还没做完,一位外卖小哥将送餐的电动车停在店门口,走了进来。“稍坐一下,马上就来。”老袁从掸好的面里抓出一碗,1分钟后,一碗热腾腾的热干面被端到了小哥手里。“吃上一口热乎的面,真香。”小哥说。

凌晨3时许,袁记红油热干面店里的灯亮了起来。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老袁今年58岁,15岁时因车祸失去左臂。他卖过电影票、摆过路边摊,22岁时和粉面打起交道后,一干就是36年。

如今,老袁家的热干面已经颇有名气。有的老顾客家里的第三代人也成了店里的熟客,慕名而来者越来越多,还有外地顾客找到他“网购”热干面。“人这一辈子总得做好一件事。我靠我的一只右手也能把面做好。”

每天独臂掸面100斤

他把热干面卖到了1000公里外

老袁早已习惯了“单人独臂”掸面。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凌晨3时30分左右,煮面炉里的水烧开了,老袁开始掸面。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他用右手抓起几把生面放进炉子里,随即拿起大漏勺不时搅动。待火候差不多了,老袁把面全部捞起来摊在案台上,又放进几把生面接着煮。趁着煮面的间隙,他用筷子不断翻动已经煮好的面,不时淋上几勺豆油。

每天约100斤生面,独臂的老袁要掸一个多小时。   

老袁说,不少面馆是两个人负责掸面。多年来,他早已习惯了“单人独臂”掸面,反而效率更高。“面掸得好,热干面才好吃。好与坏,全凭我几十年摸索出来的感觉。”   

老袁的右手粗壮,掸面、炒辣椒、搬东西都很熟练,和常人没什么两样。记者注意到,他的右手有些泛红。他有些得意地说:“冬天再冷,我这只手从来没冻过,就靠掸面的油滋润着。”

老袁掸面熟练麻利。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老袁从小生活在六渡桥一带,他称自己是吃热干面长大的“武汉伢”。“我自己也总结不出什么诀窍,就是一直坚持做出当年的味道。”他说,送面的商家和他已经合作了10多年;磨芝麻酱的商家也和他合作了20多年。他觉得,真要说诀窍,可能就是用好料、用心做。

前段时间,老袁的店里来了两位老人。他们专程从东西湖赶来,就为尝一口他家的热干面。走的时候,他们还打包了两碗。

去年,一对山东潍坊夫妻来吃了一次面。回到当地后,他们又通过电话联系上老袁,想要“网购”热干面。

如何让热干面“旅行”到1000公里之外依然好吃?老袁想了个办法:他把掸好的面按分量装进塑料袋,将佐料调好后装进透明塑料盒,然后选了一家预估时间最短的快递发货。顾客收货后,没多久就给他发来消息:“跟在店里一样好吃。”

老袁家的面,每天上午就卖完了,经常有人“抱怨”面准备得太少。他说:“我就这么一只手,多了也做不过来。每天就做这么多,但一定要做好。”

从路边小摊做到远近闻名的红火店面

“妻子是我的另一条臂膀”

老袁和妻子配合默契。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老袁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妻子王桂英也没闲着。她将芝麻酱、酱油、萝卜丁等配料摆上案台后,开始切葱花、豆丝。所有准备工作结束,已是5时30分左右。此时,已陆续有客人进店吃面,妻子和老袁一人烫面,一人放作料,配合很默契。

他告诉记者,刚失去左臂时,生活确实很不方便,“学没再继续上了,进工厂干活也很难,但是男人嘛,总得做点什么撑起一个家”。此后,他在街头卖过电影票,摆地摊卖过电视机。

1985年,老袁与王桂英结为夫妻。王桂英是湖南人,1987年,两人在武昌开起了当时还并不多见的“湖南粉面馆”。1989年,夫妻俩将粉面馆搬到了现在的地方。刚搬来时没有店面,他和妻子在巷子口的铁棚子下面支起小摊,风餐露宿,打拼生活。

从小摊做到江城名店,妻子是老袁最得力的“臂膀”。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王桂英回忆,起初,烧水煮面用的都是煤炉子,用水也没有现在方便。每天凌晨,她和老袁起床后要先从家里接足够多的水,用三轮车运到摊点处。“面和芝麻酱都是我自己到粮店去进货,刮风下雨都得去,有时候还要排队。”

2001年左右,老袁租下了现在的门面,“袁记红油热干面”的招牌挂了起来。店里用水、生炉子都方便起来,货品也改由商家配送。

渐渐地,夫妻二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大部分时间,妻子负责烫面,老袁负责放作料。“以前他还要负责收钱找钱,真觉得一只手忙不过来。前几年我们还请了个人帮忙,就是为了方便收钱。现在好了,手机支付这么方便,省了一份工钱。”她笑着说。

“如果没有她,我肯定坚持不下来。我们相互搀扶着走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老袁说,从最初摆摊卖粉面,到现在经营起远近闻名的红火店面,妻子始终陪伴着他。

“要说我们吵架拌嘴也是常有的事。今天她嫌我喝了酒,明天说我菜炒得不好吃,谁家没个磕磕绊绊呢?最困难的时候挺过来了,现在的日子平淡安逸。几十年下来,她就像我的另一条臂膀。”他看向妻子,目光温柔。

一只手也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会把热干面一直做下去”

老袁说,会把热干面一直做下去。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老袁夫妻俩有两个女儿,如今都已成家。每当说起女儿,两人语气里都带着自豪,但又夹杂着些愧疚。

摆摊养家那些年,夫妻二人几乎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指望“大的”带“小的”。小女儿五六岁时,大女儿还不到十岁。有时他们凌晨出摊,两个孩子在家感到害怕,索性跟着父母一起出门,帮忙推着三轮车把水送到摊上。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吃点苦也不是什么坏事。”说起这些往事,老袁的表情没有出现太多变化,就像他面对顾客时一样,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

他告诉记者,最让他和妻子欣慰的是,两个女儿都有了不错的事业和家庭。“前几天,小女儿还回来看我们,带我们下了趟馆子,潇洒咧。”

天色渐亮,老袁店里顾客慢慢多了起来。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老袁的店里,熟客大概占到一半。老袁做了30多年热干面,不少人家里三代人都成了他的顾客。不少人在点餐、等餐之余都习惯和老袁闲聊打趣,显得很熟络。

5时许,几位市民前来过早,此时老袁正在炒酱菜。“快点快点,一碗炸酱面。”一位女士多次催促老袁,老袁不慌不忙地答:“莫慌莫慌,等我炒完这锅榨菜。”

这位女士说:“在这吃面快10年了,就是喜欢他家面的味道,喜欢老袁乐观、随和的性格。”

开起门店以来,老袁两口子只在每年过年前后休息半个月。没有房贷,不用买车、养车,女儿们过得也挺好,王桂英笑着说:“生活没什么压力,但我们也不能休息。只要店没开门,顾客‘抱怨’的微信就来了。”

老袁则说,自己只有一只手,也让家人过上了好生活。只要还做得动,他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长江日报记者邓小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