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屈臣氏
大家应该很熟悉
屈臣氏曾是零售美妆鼻祖
几乎在每一个大型商超
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
现在屈臣氏的存在感越来越弱
线下门店的冷清
在全国多地都上演着
一年关店300多家
一个月前(3月16日),屈臣氏母公司发布2022年财报。财报显示,屈臣氏2022年全球总营收同比下滑2%至1696.45亿港元,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43.09亿港元,同比下滑11%,跌至2020年的水平。
其中,屈臣氏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下滑23%至175.79亿港元,EBITDA为10.9亿港元,下滑59%。
图片来源:长江和记财报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是屈臣氏中国近9年来业绩最差的一年,总营收低于2014年,并骤然停下了进入内地33年来的扩张脚步,2022年店铺数量首现负增长,共关闭343家,店铺总数跌破4000家(为3836家),平均下来,几乎每天关一家。
回顾屈臣氏的“光辉岁月”,年增300家门店的快速奔跑持续了5年(2015年到2019年),而今单店收益也在不断下滑。
甲方也“看不上”屈臣氏
1828年“小药房”屈臣氏诞生了,1981年被华人首富李嘉诚名下的和记黄埔收购后,开启了快速扩张之路。30多年间,不少红极一时的海外品牌,均借屈臣氏才得以打开国内市场。
依靠独家代理和自有商品的差异化竞争,屈臣氏曾在内地490多座城市开了超出4100家店铺。如潮水般的客流,也让“初代”店员们收益颇丰。曾在屈臣氏做了8年多的销售刘畅(化名)称:“十多年前,我一个月工资能拿到1万余元。”
“最好的时候,我们区域多家店铺的单店月销售额均超过100万元。”曾负责屈臣氏多座城市运营管理的邹瑜(化名)向记者透露,2011年前后,是屈臣氏的“黄金年代”。
“必须给我最好的位置,租金是(销售额)扣完增值税后的7个点。”邹瑜称:“我们那会的合同(入驻商超)一个字不能改,要么你签字认可,要么咱就拜拜。”
屈臣氏店铺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曾在屈臣氏工作过两年的罗燕(化名)告诉记者,如今大部分时间到手的月均收入仅在2700元上下,“其他几个同事和我的收入差不多,我们店长每月也就4000多元。”2022年年中,她选择辞职。
甲方也开始“看不上”屈臣氏。“合同一签就得8年,若按照现在屈臣氏的收入,给它我们商场一楼最好的位置,一平方米只能赚几十块,倘若租给别的商户,一平方米能赚两三百块。”在某市管理一处商场的高层吴东(化名)告诉记者。
微博话题
#你为什么不爱去屈臣氏了?#
引发网友热议
很多人认为
屈臣氏“一对一”的导购让人不适
也有人觉得是因为
线下价格太贵
“贵,压迫感,会推荐你买xxx”
你去过屈臣氏吗?
上一次去 是什么时候?
推荐阅读>>>■ 就在昨天!正式成立! ■ 在黄石多个路口拍到!今天,这些人被曝光! ■ 11人!西塞山区事业单位正在招人!
责 编:柯 倩 校 对:佘冲博 审 核:仵 佩 终 审: 易木生 监 制:杜荣华 来 源:综合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商报、网友评论 发 布: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 出 品:黄石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