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黄石别样红②丨为了一江春水向东流
2023-05-08 15:25:00 来源: 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吕鉴蕾 通讯员黄旺宣)春将尽、夏渐长。

黄石长江沿线,繁花似锦,点缀其间的江滩公园,游人如织。谁能想到,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沿江都是码头,到处灰尘飞舞”。

岸线之变的背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码头整治战。近年来,黄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一场大规模码头整治工作,成功“收复”长江岸线,将城市之“殇”变成美好生活“秀带”。

痛定思痛后的“减与增”

昔日码头变身滨江公园。吕鉴蕾 摄

黄石,因矿而兴,以港立市,矿冶文明和长江水运相伴而生,源远流长。

“我市79.37公里长江岸线,曾经分布着156个码头,200个泊位,其中非法码头占比超过60%。”黄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些非法码头和泊位,多年来建了拆、拆了建,反反复复,死灰复燃,不仅占用优良岸线,危及航运安全,破坏生态环境,还造成岸线资源利用率大幅下降,成为挥之不去的城市之痛。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为了一江春水向东流,黄石痛定思痛,“铁腕”整治:

组建工作专班——市委书记亲自挂帅,组建长江沿线码头清理整治工作小组并任组长,从10个职能部门抽调一批精干、业务专家组建3个工作专版开展工作。

打好“组合拳”——先后印发《黄石市长江沿线码头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长江非法码头岸线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条块结合,整体联动,行政、司法、经济、市场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并出。

出台“黄石标准”——定下“长江沿线非法码头拆除验收标准”,内容包括码头场地上的所有设备、设施必须全部拆除并运离场地;码头所有建筑物必须拆除;码头堆场货物必须清理干净,无杂物、废弃物,场地平整;水上趸船等设施必须拆除并拆离码头区域;码头所占岸线必须恢复原貌等。

截至目前,黄石全市108个码头已完成清场工作,103个码头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生态修复,共计植树超过22万棵,复绿面积逾2780亩。

一减一增的深刻考量,满满都是人民情怀。如今,码头的烟尘、噪声等污染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码头公园,花坛、草坪、滨江步道、观江平台、无障碍坡道、林荫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产业升级的“退与进”

黄石新港码头林立。通讯员  供图

以整治非法码头为契机,退出“一片港”,黄石继续刀刃向内,为新港发展开辟新天地——选址棋盘洲、引进盐田港。

一退一进之间,为城市转型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2018年11月28日,按照“一城一港一主体”思路,黄石新港二期项目开工。目前,已建成长江中上游最大散货、件杂货港口,万吨货轮可全年直达。

此外,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中,黄石新港港口以“公铁水空”四港联动的优势,于2021年获批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湖北唯一。

自此,港口、物流、交通的融合叠加优势,使黄石承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部分明显加快,工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与此同时,绿色始终是黄石新港园区的底色。例如,2018年,大冶有色投资1.2亿元,在棋盘洲黄石新港园区建新码头。新码头采用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年吞吐能力210万吨,运输船只众多。

这个标准有多严?“码头免费接收停靠船只污水、生活垃圾,称重后,录入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船E行平台),垃圾上岸转运处理。”大冶有色化工码头总经理方振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通过该系统,海事和交运部门可随时监管。

从码头到船舶,从水面到岸上……聚力长江大保护,黄石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努力守护一方水清岸绿。眼下,黄石新港园区锚定打造“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的目标,全速推进“亿吨大港、千亿园区、港口新城”建设。

因矿而生、因水而兴,有着1700多年水运历史的黄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切实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确保“一江春水向东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