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出“新滋味”、引领新“食”尚,武汉食品工业技改“二期效应”突显
2023-05-22 20:02:00 来源: 长江日报

5月8日,在东西湖湖北达能武汉工厂看到,车间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巡线工人。一键采集和可视化的运用,给厂线运营管理带来工作流程上的优化及变革,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

就在一季度,通过与中国联通合作,该厂5G+MES项目上线,全面实现5G网络的全覆盖,这也是中国饮料行业首个5G智慧工厂。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民生性产业。武汉拥有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武汉食品加工产业工业技改“二期效应”持续释放,越“吃”越有味。武汉食品产业链向高端攀升、向新场景和新赛道不断延伸,尝出“新滋味”、引领新“食”尚。

产能涨上去、能耗降下来

一期接着一期“改”,技改“甜头”越嚼越香

蒙牛自动化产线。

在亚洲最大的低温乳制品数智化体验工厂——蒙牛武汉数智体验工厂内,一罐罐酸奶产品正在全自动化的产线上高速运行,预处理、灌装、包装等多个环节分秒不停,而操作工人的身影则很少见。

“蒙牛低温明星产品优益C的灌装机,技改升级后每小时可生产40000瓶,日常只需要1个工人操作。”蒙牛高科智能化项目负责人王利介绍,目前,蒙牛高科的一线操作工人只有200余人。

据了解,该工厂是武汉蒙牛投资近3亿元打造的乳品行业数字化智能工厂样本,其中低温酸奶工厂和鲜奶工厂的设计产能、规模均为全球第一,将在武汉打造“百亿乳产业集群”,全厂采用智能中央控制系统管理生产,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提升了生产效率。场内生产线经过技术改造后,产能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

蒙牛武汉消费者体验馆,近距离观察酸奶生产车间。 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蒙牛自2006年进入武汉,已陆续建设3座生产基地,低温酸奶工厂预设25条生产线,目前已上线18条生产线。由于一期产线技改,受益显著,二期智能工厂加速投建,蒙牛高科总经理管伟介绍,未来,在完成25条产线预期目标的基础上,还将持续“加码”。

“湖北达能自投产以来,就坚持数字化和工业升级改造,并享受了市区工业技改和智能制造补贴等多项惠企政策。”湖北达能食品饮料工厂总监张国强介绍,从成立之初开始,达能湖北工厂就坚持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升级改造,这使数据处理更加高效、准确,无纸化操作为达能中国饮料每年节约180万张纸,生产效率提高2%,能耗降低3%,大力推动了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让湖北达能成为达能在中国首家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的工厂,这大大激励了企业持续投入的热情。张国强说,湖北达能要持续改进提升自动化生产线,把武汉工厂打造成融合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现代化旗舰工厂。

数据互通跑得快、智能产线转得快

快速反应让消费者更快“尝鲜”、尝更多“鲜”

湖北太古可口可乐智能化生产线。

在武汉经开区湖北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数字工厂内,新引入的一条高度智能化生产线上,一条易拉罐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6.6万罐;一条塑料瓶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5.4万瓶。据记者粗略统计,相当于一秒须臾之间,18罐可乐已下线。

湖北太古可口可乐总经理胡前明介绍,武汉工业技改示范现场推广会“周五之约”活动开进工厂后,企业智改的劲头更足了。目前,企业生产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到95%以上,企业生产效率提高3.11%达到249.44箱/人/时,总生产线利用率和总机械效率都有6个百分点以上的提升,同时,还实现了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和数据的实时共享,可以以销定产,预测产品需求,控制生产进度,“更短的生产上市时间,我们就能为消费者提供口感更好更新鲜的产品”。

食品行业不仅需要更高的市场灵敏度,且工艺过程与金属、塑胶加工类制造有着明显的不同。工人在加工过程中会根据来料不同,例如糖分或者蛋白含量等不同,或者加工过程中在制品的黏稠度、甜度等因素进行工艺微调,以达到所需味道口感。传统食品加工某些环节非常依赖工人经验,但食品工业与工业技改产生“化学反应”后,让“配方”也能标准化生产,同时能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安全,保证传承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还是那个味儿,且“不变味儿”。

在仟吉武汉中央工厂,每天能制作50万粒绿豆糕,每年能生产3000吨西点,发往全国近400个门店。通过参与武汉工业智能化改造行动计划,仟吉从智能化工厂改造到新零售布局,总投资超过2亿元,建成了华中最大的烘焙工厂。

端午节即将到来,每天,武汉仟吉工厂都会收到来自前端门店的需求,智能化的订制生产线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然后依靠高效的冷链配送,极大保证了产品鲜度。如今,仟吉海藻糖绿豆糕还被认定为“武汉名品”。

同时,食品工业如何优化库存管理是行业痛点。对于食品企业而言,存货的上升不仅会导致存货跌价,也存在坏账、占用现金流等隐患。

周黑鸭智能生产线。通讯员陈希供图

揭榜武汉首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的周黑鸭全链智慧物流平台,通过工业技改,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精准排产,晚上生产,第二天就能送达,保证品有余力主动出击,寻找下一个增长曲线,对市场需求快速响应,不断扩充产品品类,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

同时,作为我市示范项目,供应链智慧物流平台还在食品行业被推广应用,带动武汉更多食品企业在消费升级中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

从企业的商业版图,到行业的全链发展,工业技改不断与“食”俱进;从一“鸭”一“铺”,到全国全球,市区搭建智能改造诊断咨询平台,建立智能化改造项目库,为我市食品工业重点区提供工业技改服务。仅在东西湖,2022年就有109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诊断咨询平台对接,其中74家企业已完成诊断,饮料、乳制品、肉制品、休闲食品、粮油等加工全产业链条加速发展,形成了全国知名食品品牌聚集度最高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食品工业技改“二期效应”有力推动了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出高质量发展“新势能”。未来,市经信局还将聚焦这一领域组织相关企业开展工业技改,鼓励更多食品加工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建设无人车间和智能化生产线、实施绿色化转型、智能化改造项目,引导食品工业传统支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扩能,持续提档升级食品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贺亮 通讯员武经宣 陈希 周薇 周文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