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公布 黄石融圈入群转型发展排名全国第7
2023-06-20 20:01:00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戴鼎 程贞贞

6月19日上午,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研讨会暨成果发布视频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了《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新华指数”团队对《报告》进行解读并公布“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综合表现20强”名单,黄石市成功上榜,位列第7名。

襟江怀湖黄石城。通讯员石勇 摄

目前,我国共有120个老工业城市(其中地市级95个)和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地市级126个)。这些城市曾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但随着资源开采量逐渐减少、经济增长动力日趋减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它们的转型升级,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近年来,黄石积极融圈入群,坚定不移走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以产业转型引领城市转型,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市发展潜力不断激发。《报告》从经济实力、动能转换、绿色低碳、改革开放、共享发展、协调发展6个维度,对全国52个资源型老工业样本城市进行对比分析,黄石是唯一一个6个维度均位列前20的城市。《报告》将样本城市分为全面领先、优势发展、专项潜力、奋力追赶等4种类型,黄石与江苏徐州、山东淄博、安徽马鞍山、广东韶关同属全面领先型城市。

融圈入群 加快提升城市功能

黄石在湖北省首创科创“飞地”模式,设立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累计入驻企业、平台机构77家,培育科技企业62家,入选湖北省“十大”科创品牌。投资100亿元建设黄石科技城,形成了“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石,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石,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黄石”的协同创新格局。2022年,黄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4.3%;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82家;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达19家,省级以上57家、达117家。

黄石新港。通讯员石勇 摄

黄石加快花湖机场高速二期、武阳高速黄石段、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过境黄石的东西向福银高铁、南北向京九高铁两条时速350公里高铁线路纳入上位规划,争取武汉至鄂州花湖机场、黄石市域(郊)铁路延伸到大冶北站和黄石新港,全方位打通黄石与武汉新城、花湖机场交通通道。

在沿江开放功能上,大力推进铁水公空“四港”联动,已建成长江中游第一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拥有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黄石新港港口三期建成投入使用,综合运力达8000万吨,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单体港;黄汉欧班列“长江号”成功首发,近洋直航可达韩国釜山。2022年,外贸总值突破400亿元,规模排名全省第3,连续12年进入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科技创新 加快提升产业能级

大力推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技改升级、提质扩能。深入实施“百企技改”工程,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00多项,总投资超900亿元,一大批重点企业通过技改实现“二次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综合能耗水平全部达到基准以上。目前,黄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保健酒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特钢生产基地、全国铜冶炼及精深加工基地,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吨钢利润率全国第二,产品远销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黄石打造了武黄产业共同体,突破性发展PCB产业,并以PCB板为突破口建链补链,建成和在建神通科技、闻泰科技、诺德锂电等百亿级重大项目,形成了覆盖“光芯屏端网”完整产业链条,构建了从研发到设计、从制造到检测、从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供应链。2022年,黄石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02%,PCB产量达到60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三大PCB产业聚集区之一。

黄石连续五年举办中国(黄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建成全市模具、铝型材两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运用工业APP超过100个,全市上云企业超过2000家。遴选国内顶级工业互联网服务机构,开展“一对一”智能化改造入户诊断。目前,黄石拥有各类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8个,华新水泥入选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大冶特钢入选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示范企业,东贝压缩机入选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

环境优化 加快提升城市品质

治气、治水、治土一体推进,黄石累计投入资金50余亿元,实施铁山—还地桥、长江沿线等300多处重点区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复垦工矿废弃地7万亩,造林绿化60多万亩,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100%,空气优良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42%,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改造后的华新水泥旧址成了网红打卡地。通讯员何戈 摄

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上,实施有轨电车一期、沿江大道等城市更新项目37个,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搬迁安置项目345个、总投资45亿元,惠及居民15.7万户,打造了华新水泥旧址、大冶铁矿光明里等历史文化街区和铜都小区“欧洲花园”、枫叶山小区等一批样板小区。改造完成中心城区农贸市场35家,新增智慧停车场21个、停车泊位近8000个,新增改造城市绿地面积70公顷。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打造智慧城市。

全市市级46个部门、1000多个事项实现100%进驻黄石市民之家,下沉到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的涉企、涉民高频事项达900项,办件6.9万余件,办理满意率达99%。常态化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坚持“企业家早餐会”制度,推出“政策计算器”落实惠企政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先后对标对表出台了“黄金十条”、助企纾困21条、接续政策28条等政策大礼包。2022年,全市新增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16%,“四上”企业净增近400家,达到2200家左右。


编辑:朱曦东

值班主任:王冲

值班总编辑:王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