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荒造林 畅通绿色生态廊道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精准灭荒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解读
2018-10-26 17:27:00 来源: 湖北日报

开展国土绿化是增加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专题研究森林生态安全问题时指出,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加快实施“生态立省”战略,2014年11月作出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的决定,经过全省上下三年奋战,累计完成造林997.2万亩,超额完成三年行动目标。

为了推动全省生态承载能力持续增强,推动城乡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持续凸显林业惠民、生态利民、绿色富民等多重效益,同时补齐林业生态建设短板,我省发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精准灭荒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鄂政发〔2018〕3号)。

问:精准灭荒工程,依靠哪些实施原则来保障协调推进?

答: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既要落实好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力度,又要用改革的思维、市场的办法,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和社会资金参与灭荒。这也是我省绿满荆楚行动中总结出的一条成功经验。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兼顾效益。要以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为优先目标,同时在适宜的地方发展特色经济林,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统一。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造林。荒山造林困难多、难度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选择造林树种、造林方式,加强新造林管护,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我们提出了一条硬标准——“成活是硬道理,成林是硬政绩”,把造林质量和成效作为根本要求。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未来三年,我们将把精准灭荒作为全省造林绿化的重中之重,同时将荒山造林与林业重大工程、扶贫攻坚相结合,统筹推进。

问:方案提出总体目标,到2020年,完成208万亩宜林荒山造林,着力构建结构稳定、林相优良、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我们将通过哪些具体举措来实现目标?

答:制定了三项工作措施:一是精准摸底,挂图作战。准确摸清全省所有宜林荒山的具体位置、面积大小和立地条件,以县为单位绘制荒山分布图,制订灭荒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动态管理。二是分类施策,科学造林。科学制定荒山造林设计方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了适合各地的主要乡土树种、“林地流转公司造林、政府招标专业造林、义务植树基地造林、企事业单位承包造林”等4种造林模式和“人工造林、补植+封山育林、林地清理+封山育林、直播造林”等4种造林方式,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三是造管一体,强化管护。整合中央补助资金,对灭荒新造林地连续三年给予抚育补贴,加强对新造林松土、割草、清杂、补植等抚育管理,杜绝一栽了之,提高新造林保存率。

强化了四项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层层成立精准灭荒领导机构,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实行部门联动。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省级统筹资金按每亩600元的标准对精准灭荒造林实行以奖代补。四是加强检查督办。对所有有灭荒任务的县市区实行包保督办、挂图督办,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