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拓荒牛”塑像的背后,也承载着军人的汗水和希翼
2018-11-03 12:39:00 来源: 钧正平工作室

在深圳市委大院大门口,有一座青铜雕塑拓荒牛。

——题记

40年来,从“深圳墟”到“商业旺区”的东门老街,从“土丘荒地”到“电子名城”的华强北,从农场到“世界级度假旅游区”的华侨城,从水泥路到城市坐标轴的深南大道……

可以说,深圳的发展建设浸透着一代代改革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政治勇气,更见证了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一个小渔村的位置可以有多高?她——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以其平均70至120米的海拔标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高地。

2

深圳初创时期,一张白纸,基础建设几乎为零。基建方面只有一个不足五百人的宝安县建筑公司,没有承建较大工程项目的能力。

从深圳第一栋高楼——深圳电子大厦,他们建起了高层、超高层建筑上千栋;参加了福田中心区、深圳机场、盐田港码头、皇岗口岸保税区等众多项目的施工;完成了北环大道、滨河大道和深圳体育场馆、南山高新区、西丽大学城、人民医院等基础公共设施建设……高楼像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这座城市不断长高长大。

同时,基建工程兵部队输送到全市各单位的官兵有八千多人。例如,市纪委成立初期,集中从部队选调37人,占当时全市纪检队伍的四分之一;基建工程兵部队调入全市公安战线有一千多人……他们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外,深圳的创业大军里还有那些基建工程兵数量众多的干部战士,他们创办或管理着一些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企业。其中,有华为的任正非,有华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光伟等等。

除了他们,当然还有更多的拓荒牛。正是这些人,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一步一个脚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开垦成了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

3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地区的发展变化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

深圳的沧桑巨变证明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的今天”。一如,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正如10月24日深圳莲花山下,习主席在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时说的:”40年来,中国发展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既然是越走越好,为什么不继续走下去呢?即便我们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要在继续走下去中加以解决、加以克服。”

也正因为此,对于十几亿中国人而言,“要不要改革”的提问,才会得到不容置疑的回答:“坚持改革开放”,才会成为40年不变的呼声。

回望过去,邓小平同志发出“不改革死路一条”的大声疾呼,中国在困顿中踏上改革开放之路,又在接续奋斗中让这条伟大的道路不断向前,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展望未来,习主席向世界宣誓: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改革未有穷期,中国还在路上。

实践证明,我们走改革开放这条路是一条正确道路,只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必然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中国军人作为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建设者和守护者,要继续坚守和发扬这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