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宋鸿兵:中国涨房价去库存是什么套路?美国经验能解决问题吗?
■ 文 | 宋鸿兵
学员提问: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是降价去库存,减少无效投资,减少贫富差距最终走出危机。但今天中国应对危机的方式是涨价去库存,定向投资,增加居民杠杆,杀穷济富,历史上有这样成功的案例么?
宋鸿兵老师:
首先我觉得问题中对于美国经济危机的理解不太准确。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并不是通过降价去库存来走出危机的。应该说解决大萧条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我在《货币战争》书中有专门的论述。
罗斯福新政搞了十年,其实并没有降低美国失业率,也没有让经济走出衰退。但是二战开打后,所有失业人口全部去参军打仗或者参与军工生产,立刻就没有失业问题了。战争带来了大量的军火订单,每个工厂都加班加点生产,甚至工人不足,还把妇女儿童招到工厂去做工。
△ 二战时期美国妇女与童工
没有二次大战,美国就不可能改变他国际贸易的外部条件,它就不可能在战后获得一个国际性的巨大的市场。比如我最近在研究医药行业,其实美国的制药业跟德国相比,德国制药业在二战之前比美国要发达多了。
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尤其在一战之前,美国制药厂基本上就没有发展起来。它的状态就是德国药厂的销售商,某种意义上跟中国现在的情况一样。
美国制药业大发展是在二战以后,其实不是马歇尔计划给了德国好多钱,实际上是美国抢了德国很多技术专利,还把很多科学家劫持到了美国。有很多导弹和其他军事专家,包括德国的一些医药行业,还有化学行业的很多专家。你可以说是吸引大家移民,但其实是被强制劫持过来的。你们本来是战争罪犯,要被审判的,但现在只要你愿意到美国来为我所用,我就可以免去你们的战争罪。
德国有一个教授,他是默克尔的主要经济顾问之一,他专门给我讲过,美国在二战中对德国专利技术的掠夺。德国是战败国,美国来了之后把图纸全部收走了,这种专利掠夺,美国所获得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美国马歇尔计划给德国提供的援助。这是我印象非常深的一句话。
所以如果没有二次大战,美国是不可能这么快彻底走出经济危机的。他不是说降价去库存,然后这个减少无效投资就走出危机来了。
美国减少贫富分化也是靠战争。你要让1000万人去参军,要人家去卖命,你得给什么条件吧?条件就是你们打完仗回来之后,国家给你们奖学金,上大学可以免学费。
这对穷人来说是一个最大的智力投资,在减少贫富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一千多万人打完仗回来,免了他们的学费,基本都能上大学,这个太重要了。另外一个就是免了他们的医疗费用。
所以他们回来上了大学之后,毕业之后美国又改善了国际贸易条件,有了全球大市场,所以就业情况非常好,才有了中产阶级的崛起。
中产阶级崛起,消费市场发展壮大了,经济危机就彻底解决了。
我们会看到美国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到1940年时失业人口仍然是非常高,平均失业率在17%左右,可以说罗斯福新政对于走出经济危机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决定作用是二战的影响。
美国这种转变的机遇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不过中国现在不能也不必效仿美国,我们总不能为了转嫁国内风险就挑起一场战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